2016信托业排名(信托综合排名)_币百科_转赚网

2016信托业排名(信托综合排名)

沉默骆驼 0 0

“日子不好过啊。”

谈及年初召开的信托监管工作会议,某中小型信托公司的一位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董事长开会回来跟我们说很多家都被点名了,今年行业监管形势会继续趋严。

他预计,接下来三四年估计全行业都是压降融资类和同业事务类,每年持续压,要逼着转型动真格的。“我很好奇去年或者前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业绩很好看的信托公司,会有什么举措。”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下载了2020年信托业务收入前十的信托公司app,可看到正在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列表,同时以投资者的身份联系了多位理财经理,梳理行业信托资产持续收缩的当下,这些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信托公司,都在上线什么产品,由此窥探行业转型变局。

“权益”比“固收”多

银行间市场披露的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2020年信托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依次为,中信信托(合并报表)、光大信托、中融信托(合并报表)、平安信托、中航信托、华能信托(合并报表)、五矿信托、建信信托(合并报表)、长安信托、兴业信托。

3月1日,作为本周的第一个工作日,通常也是各家信托公司新发行产品上架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即使位于均行业第一梯队,信托公司之间上架的产品数量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

其中特殊的是,平安信托app上仅上架了1款100万起投的保险金信托产品和2款1000万起投家族信托产品。内部员工称,平安信托不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产品,家族信托业务除外,其余部分产品由平安银行及外部银行代销,还有部分销售给机构投资者。

华能信托则是这10家信托公司中唯一没有开发自家app的公司。其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没有开展对外直销的个人业务,产品均委托给银行代销,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有长期合作。

而其余8家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整体来看,权益类的产品比非标固收类的多,其中政信类和地产类的预期收益率普遍在7%上下浮动,甚至有的低至6%,少数能达到8%。同时,多家员工均向记者表示,非标固收类的额度紧张,300万以内的小单名额要提前预约才能拿到。

具体来看,本周上架产品偏少的为兴业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

“公司app需要网络部门更新,所以更新速度没有那么快,100万的小单都是要理财师专门去预约才能预约上,app上很少释放。”一位兴业信托理财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周公司仅发行了2款政信类产品为固收类,预期收益率在6.9%-7.4%。

记者在兴业信托app上查询发现,截至3月3日,上面只剩下了1款固收类产品,2款浮动收益类产品。

建信信托app上的固收类产品有5款,其中1款为纯债型标准化固收,预期收益率为4.3%;其余4款为政信类固收,业绩比较基准在6.2%-6.7%。此外还有一款7日年化收益率在2.7%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该公司理财经理对记者称,公司发行的信托底层资产大部分以政信类为主,地产和民企的很少,现在固收额度每个公司都很少,小单的名额紧张,需提前报备,新客户的话可优先拿到资格。

中信信托app上的固收类产品一栏已经空白了很久,其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近期公司都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执行,暂时没有固收类产品。而在权益类产品一栏有6款产品在售,其中3款显示名额紧张,3月3日再看时,只剩下4款。

在这8家中,架上集合信托产品最多的为中航信托,有4款固收类、39款权益类、5款现金管理类。固收类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在6.6%-8.5%区间,底层资产(融资方)有房地产、工商企业、城投公司、汽车消费贷款。

在这39款权益类中,还可细分为私募证券和私募股权两大类,证券类有30款,开放日均有不同;股权类有9款,其中6款投向为房地产、8款为工商企业。

其实不单是这些头部公司和这类集合信托产品,非标固收类产品稀缺以及权益类产品的增多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大趋势。据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2021年1月末,全行业信托产品存量规模首次压降至20万亿以内,为19.99万亿,这也是自2016年末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0万亿元之后首次重回20万亿元之内。

而单从刚刚过去的2月份来看,融资类信托产品涉及规模环比下降近5成,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涉及规模环比下降近4成,基准收益类产品加权平均最低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了6.46%。

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发文指出,今年1月份,权益投资类集合信托发行和成立市场规模分别为1203.10亿和992.97亿,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5.19%和61.80%。从规模占比来看稳居第一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势不可挡的转型过程中,股权投资又出现了“新玩法”。

股权投资“新玩法”

“2020年上半年以前,各家公司还是以融资类项目为主,那时预期收益(非标固收)类产品到期按约定的本息支付,但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银保监这边要求各家信托公司尽可能缩减融资类项目,所以现在各家都在做结构性调整。”上述头部公司的一位理财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透露,所以目前公司会有一部分产品是以明股实债的方式进行,明面上是股权投资,但是会签订对赌协议,一般约定半年为一个对赌结束期限,半年后如果没有达到对赌要求,就要签一个远期回购协议,但这个回购协议其实是现在已经签好的。

尤其是在地产类的股权投资项目中,信托公司与融资方会正常走抵质押手续,但是在与委托人签订的合同里面不体现,因为有抵押物会被监管划为融资类项目,涉及到额度问题,不会批准。“相当于做一个暗保的形式,虽然与融资方正常签订抵质押合同,但是不做披露。”

一位信托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前的明股实债分两大类,一类是小股大债,先入股,大部分资金以股东借款形式进行运作;二是全部入股,但是设有明确的回购义务。现在根据监管要求,股权投资类不允许有明确的回购要求,需要退出方式多元化。根据这个要求,信托公司逐步引入了现在PE投资常用的对赌等形式,但是核心还是保障以债权形式推出。

他认为,这种股权投资业务更多还是按照固收类产品卖,或者基础收益加浮动收益,但是一旦出现纠纷,还需要承担股东责任,对于委托人来说可能存在受益与风险承担不匹配的问题,或者委托人并没有能过真实了解到项目的实质风险。

相关阅读:独家|监管工作会议后 有信托公司收到了“两压一降”具体指标

风险资产猛增、非标业务压降,信托如何实现大象转身?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内容

标签: 信托app 监管要求 信托产品

2016信托业排名(信托综合排名)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