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的钱包原理图解
近日,农行DCEP数字货币钱包内测的相关图片在网络上传播,其中就包含了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等支付方式。(详情见:重磅:农行DCEP钱包内测图曝光,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基于此,我们一起来回顾DCEP的相关试点情况,以及对支付方式进行猜想。
DCEP消息不断,何时推出仍是未知数
农行DCEP数字钱包测试信息的泄露,让很多人相信,央行的数字货币快来了,但具体何时推出仍然未知。
今年2月底,信息透露,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中国对其主权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被推迟。而后,又有专业人士表示鉴于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国际竞争压力、我国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技术能力,疫情不仅不会影响我国数字货币研发,反而应该要加快推进。近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则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指出,关于数字货币,央行正按照原定计划,有序推进。
2019年8月底,曾在2012年之前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全球财务战略总监的保罗•舒尔特称透露,央行将在未来数月推出由国家支持的加密货币,并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阿里、腾讯、银联等7大机构发行。
12月初,据《财经》报道,由央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同年12月,据深链财经报道,腾讯内部发布了《关于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虚拟组织)并指定相关负责人的通知》表示,其将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负责数字货币研究项目各项工作推进,跟进落实政府相关部门最新政策,开展数字货币相关研究,业务模式创新及应用场景落地验证。
近日,据互链脉搏报道,从2月21日到3月17日,支付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先后公开了5件和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
不久前,据《环球时报》海外版消息,一位消息人士称,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已经与一些私人公司合作完成了主权数字货币的基本功能开发,目前正起草相关法规,为后续发行铺平道路。
此次农行DCEP截图曝光更是将内测城市锁定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并表示包括人行、四大行、阿里、腾讯等机构的参与。各种信息显示,DCEP似乎就快要推出市场了,目前可以预见的是DCEP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会有多个推行主体机构,但是具体时间、何种形式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DCEP钱包仍然是测试阶段,那么最终DCEP将有哪些支付交互方式呢?不妨猜想一番。
支付交互方式猜想
作为代替现金的存在,此前小编曾分析过DCEP发布之后,其与支付账户的共存问题(链接:央行数字货币与支付账户的共存问题猜想)。那么DCEP最终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支付交互操作呢?
据某卡商的内部邮件透露,央行正在对数字货币的发行工作进行论证,目前主要有工行(移动)和中行(电信、联通)两种方案,前者采用App模式,后者采用NFC模式。
该信息目前无法得到论证,其真实性也存疑。但从基本信息点而言,小编仍然坚持此前“账户”观点,认为无论是何家机构推出DCEP,最终都需要有前端来承载DCEP的支付,因此“App”必然是其选择点,线上支付只需要通过调起App的形式来发起交易操作。
只不过在线下最终如何将DCEP账户中的钱交互支付出去,是二维码?还是NFC?亦或是蓝牙?这是本文需要讨论的内容。
二维码最有可能
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小编认为,二维码是DCEP最有可能的支付方式选择之一。原因有三:
其一,从用户角度而言,二维码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移动支付方式。DCEP如果采用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推广,将有助于消费者快速地上手和使用,最终有助于DCEP的宣传和普及。
其二,从推行主体而言,在确定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巨头加入的条件下,二维码是其天然的支付工具。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二维码支付具备先天优势,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市场方面,这将有助于DCEP应用的开发和推广。
其三,从推行效率而言,二维码是最有效率实现落地的应用交互方式。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DCEP在研究期间以及在发行期间,都将采用赛马的方式,领跑者将拿下整个市场。谁更有效率,谁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谁就能在未来生存下去。因此,从技术应用效率和市场推广效率综合而言,二维码更容易落地。
不过,尽管二维码是DCEP最有可能采用的支付方式,农行DCEP钱包中也有扫一扫和收付款这类与二维码关系较大的功能,但二维码绝不是唯一方式。
NFC也必不可少
除了二维码之外,NFC技术显然是适合DCEP的支付手段之一,主要原因也有三:
其一,NFC技术更加安全高效。NFC支付已经普遍应用在金融支付领域,在安全性上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且业界也普遍认为NFC技术的安全性更高。另外,在支付速度上,一碰即付的体验也是NFC的优势。
其二,NFC支付属于双向通信,技术上更成熟。NFC技术支持双向通信,这有助于DCEP在应用设计上的考量,便于实现实现用户之间的双向认证和数据传输,从这一点而言NFC也有一些优势。
其三,NFC支付便于金融体系内的开发和拓展,可能会降低线下商户的系统改造难度。正如上文所述,NFC支付已经普遍应用于金融领域,如果能在原有的金融支付系统上进行改造和整合,将会大大减少DCEP的实现难度。
但如此一来NFC支付会面临一个主要问题,即线下现有的金融NFC支付都是建立在四方模式的支付体系之下的,而且NFC基于卡模拟的模式在金融体系下本质上是模拟的一张银行卡,但DCEP是要脱离银行卡而存在的,因此如果采用SE的NFC卡模拟,如何解决“模拟”账户或者兼容账户的问题将是关键。另外,HCE模式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不过同样也面临着受理端改造的问题。
NFC的P2P模式或许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它一方面可以脱离卡模拟原有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离线状态下的双向数据传输。从农行泄漏的DCEP钱包中可以看到“碰一碰”的选项,个人认为非常有可能是基于P2P模式下的数据交互。只不过P2P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速度较小,能否满足DCEP的交易要求是个问题,而且P2P模式要求的距离过于靠近,这对移动支付而言相对并不友好。
当然,NFC还有另外的解决方案,即读写模式。除了可以使用卡模拟和P2P模式之外,NFC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碰一碰”的方式,即目前常见的基于读写模式的“碰一碰”标签来实现线下商户的交易读取,甚至个人对个人之间也能够采用这样的形式。
无论是NFC碰一碰还是HCE模式都需要考虑和二维码支付同样的问题,如何实现“双离线”下的支付。而说到“双离线”的问题,目前行业内已经有一些技术大佬对“双离线”支付的实现手段进行了分析,比如如何解决交易报文、签名的安全传输问题、如何解决离线收付数字货币的二次流转以及“双花”的问题、通过TEE、SE等哪些技术手段来保证账户安全以及防伪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技术的问题,小编也就不多加赘述了。
其它的交互手段,比如蓝牙,虽然有双向通信、支持设备广的优势,但是其在安全性和操作效率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小编认为可能性不大。
结语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人民银行正在进行DCEP的研发工作。DCEP是由人民银行发行,并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的,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的,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工具体系。
DCEP在技术选型上采用成熟稳健技术并兼顾创新,综合了传统集中式架构与区块链技术优势,借鉴区块链技术核心内涵与优势,回避其短板。由于安全技术是相通的,因此DCEP在进行安全设计时,参考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此前,有言论表示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存在冲突的特点,其并不适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如今此消息也说明了相关情况,技术手段永远不是一成不变,如何运用和落地才是关键。也因此,上述关于DCEP支付手段也仅仅只是猜想,曝光图片也仅仅是内测是否属实还不得而知,最终落地如何我们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