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待遇(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与大连机车所)
渤海西岸新明珠—写给旅顺开发区成立30周年
老邹 旅顺口大型画传 2022-03-21 12:44
前几年旅顺开发区又改革了,江西镇又出现了。
就记得从本镇20岁开始,分了合,合了分,
以后一定会更好。
本镇20岁的时候,正是小平爷爷吹东风那年,中国经济大飞跃。
旅顺人民也想富,于是成立个经济小区。
经济小区位于西海岸,著名的西五社。
穷得叮当的西五社,就是旅顺西海岸著名的五个穷村。
现在想想应该是谁那。
正北西北鲁家前洋后洋。
是不是啊。
之所以选择这里建设小区,是因为这里有个羊头洼港,自古以来就是山东到东北的重要海港。
以此为依托,发展海洋经济。
想法很好,因此我记得旅顺当年的口号是
以港兴区,外向牵动,科技兴区,旅游兴区。
那个时候,开发区的领导是著名的董领导,据说很厉害。
小区刚刚成立,需要很多年轻人,因此我几个同学老李,老薛,海英,三皮等纷纷去了开发区。
后来这几个人都成了干部。
第一次去那边是什么时候?应该是1992年,我们班高中有个同学大展,家隋家村的,特别好的一个男孩,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当时,他妹还在家给我们做饭,他妹记得当年是个运动员。
我当时是骑车去的。
前几年还看见他妹了,孩子和我孩子一个年级。我们都长大了。
第二次应该是93年夏天。我们去杨家套子洗海澡,就记得当时海边人就老了。从海辉街进去的,还有岗楼收费,两边的楼有几栋,路还是土路。上班以后,就不记得去过多少次了,后来找了个媳妇是开发区中学的,去得就更多了。
2003年春节去个朋友家,他家在正北村,当时还是农村的大院,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当时的样子,据他说,他家现在就在中远的院里。
我上班以后,记得开发区办公室是在江西镇这边,楼上还有个舞厅,我还在这里跳过舞。现在开发区新港旁边的那条街上,有些小楼,是开发区几个委办局的办公地方,开发区当时的宣传部长是老刘,巴巴能说,可热乎人了。现在那些小楼都荒了。
1996年的时候,开发区第一次分家。
是这样的。
刚刚建区的时候,形势还可以,因此旅顺开发区的底子,是老江西镇的地盘加铁山海边的前后洋,杨家套子,双沟,后来,整个经济形势不好,开发区和江西决定分家,老江西把老地盘拿走,开发区只剩铁山部分加个方家村、西北,正北,鲁家—
当年的江西镇镇长老郑拒绝替开发区背债,被换掉了。
换了一个女镇长她姓潘。
那几年,江湖上没有了开发区的传说。
据说开资有困难。
2001年,全开发区财政收入5000万元,负债10个亿。
2003年,旅顺第一家收入过亿的企业荣华彩印在旅顺开发区诞生。
好运来了。
在振兴东北的大环境下,
一些大企业纷纷要扩大企业规模,谋求更好发展。
中国最大的日本独资企业今冈,中远,滨海修造船几个先后到来。
大机车生产基地、大船重工重装备生产基地、大起重重装备生产基地也来了。
远在齐齐哈尔的齐车,在旅顺建设了齐车旅顺基地。
学生也来了。
辽外贸最先来,随后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建立,大连航运专科也来了。
大连交通大学现在几乎半个学校都来了。信息工程学院变成了大连科技学院。
有人就有房地产。
夕阳红房地产在旅顺开设大型文旅项目世界和平公园,围绕着和平公园,把房地产一直开到了南山下—
第一个是阳光家园,我去看过,1700起价,现在满院子都是大菜地-
再往南是书香苑,生态城,夏威夷,华通好几期—保利,香海,华发等名企,还有一些别的比如大机车房地产等,都在这里开盘了。
2013年,中央电视台说这里是睡城,现在你再看看,确实不一样了,有了人气,成为了宜居之城。
请看2007年的报道:
1992年,旅顺开发区还是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渔村,名叫“羊头洼”。“羊头洼”是个千年渔港,渔民随朝阳出海,伴夕阳回航。因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日子过得舒适平静,却缺少创造的激情。1992年,羊头洼被划为开发区,10年后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成为市政府确定的大连市1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古老的羊头洼从此搭上了现代化的快车,成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棋盘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背着火车过大海”天堑变通途
如果说在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被世人所赞叹,而称之为“天路”。那么,烟大铁路轮渡则续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另一个“海路”传奇。这条“海路”结束了渤海湾只渡运旅客和汽车的历史,更使旅顺这个辽东半岛的盲端摇身一变成为渤海湾的海陆运输枢纽。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是沿海通道的龙头工程,它纵贯渤海海峡,海上运输距离约86.28海里(159.8公里),是我市第一条、中国第二条、世界第三十五条超过百公里的海上铁路轮渡。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开辟了东北至山东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路径,使烟台到大连经铁路运输比绕行山海关缩短距离1600多公里。烟大轮渡2004年10月27日全面开工建设,2006年11月6日,烟大火车轮渡正式实现通航,“背着火车过大海”的梦想终于成真。
临港优势引来八方英杰
去年9月6日,国务院批准旅顺新港为国家一类口岸,临港优势不言自明;今年10月,土羊高速公路建成后,沈大高速公路就将延伸至旅顺开发区,陆域空间进一步拓展;加上烟大火车轮渡,除了没有飞机场,旅游开发区海港与陆域优势无与伦比。如此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引得众多船船制造、重大装备制造、港航物流、临港制造企业蜂拥而至,重工·起重可谓捷足先登的大企业之一。
2004年末,已经拥有了泉水与中革两大装备制造基地的重工·起重瞄准了旅顺开发区。“我们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产品全部为‘巨无霸’,陆上运输异常困难,常常是遇桥拆桥,遇洞只得拆产品,过后再组装。运输周期长,成本更高。”重工·起重办公室主任于永坤指出,这样的企业最理想的建厂位置是港口边,生产出来的大型设备能够直接装船运走,漂洋过海,直抵目的地。所以,他们一眼看好了旅顺开发区的临港优势,将第三个重大装备制造基地选址在此。
“事实证明,此选址让每批货物运输至少节省一个月时间。”很快,一期工程冶金设备公司建成并且投入使用,重工·起重人创造了“当年动工、当年搬迁、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开发区速度”,当年产值就达到了3.5亿元。再接再厉,二期工程起重机厂与特焊结晶器厂紧接着也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大工厂今年预计完成产值20个亿,明年、后年这一数字就将翻番为40个亿!旅顺制造基地生产的大型装备覆盖全国并销往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大工厂订单多得忙不过来。
临港工业聚集区呼之欲出
据旅顺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张贵富介绍,在旅顺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布局中,烟大轮渡与重工·起重旅顺基地只是两个有代表性的项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大连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旅顺开发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20家,18家船舶配套企业和37家装备制造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9.3亿元,在建和签约待建的工业项目达到了39个。一个以重大装备制造、造船和船舶配套、汽车零部件产业为特色的临港工业集群正在形成。
开发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大,中远造船、卡玛斯重型汽车、亿鹏、凡尔顿、冶金锟子等一批重大项目都争搭开发区快车,准备在未来的“大连西部产业聚集区”中抢占一席之地。
与区长一席谈鹰击长空会有时
旅顺口区区长熊博力的办公桌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雕像,他在介绍旅顺口区产业格局时形象的说:“旅顺的产业格局就像这只鹰。你看,旅顺经济开发区是鹰头,旅顺南路、北路经济带是两翼,新老城区是心脏。这就是旅顺‘一城两区三带’的产业格局。这些区域发展起来了,旅顺的将来,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
提起旅顺开发区,熊博力区长也不禁感叹其走过的一些弯路。2001年,旅顺开发区的财政收入不足3000万,负债却达10个亿。当时的开发区一片萧条,到处是烂尾工程。旅顺口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将旅顺开发区定位为西部临港产业区来发展,并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天道酬勤,随着承载项目能力的提高,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生根。不久前,总投资达50亿元的中远大连造船项目又落户旅顺开发区,它不但是旅顺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产业项目,还将带动一批船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一个船舶制造产业集群。
一个个大项目撑起了旅顺开发区的骨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去年,旅顺开发区的财政收入达到1.3亿,七年翻了两番,今年更可望达到1.5亿。不仅如此,旅顺开发区还卸掉了10个亿的债务包袱,轻装上阵,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8年,旅顺开发区如日中天。
又把江西镇给吞了。
那几年,开发区的确勇猛。
那时候的开发区,轰轰隆隆。
建区20年,是她的一个最高光时刻。
请看报道:
春风吹拂20年—旅顺经济开发区发展全景纪实
在中国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浪漫之都大连的西海岸,旅顺经济开发区,这个昔日偏远贫脊的小渔村,如今正加速向现代化的海滨新城迈进,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渤海之滨熠熠生辉。
“改革需要试验区,开放需要突破口”。1992年6月,沐浴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旅顺口区委、区政府从推进旅顺对外开放的大局出发,经大连市政府批准,以旅顺新港为依托,正式组建了旅顺经济开发区。
在随后的20年间,一批批建设者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热土上,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演绎起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和谐发展的精彩和神奇。2002年1月,旅顺经济开发区晋升为辽宁省省级开发区;2008年4月,旅顺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重点支持区域;2009年7月,旅顺经济开发区随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3月,旅顺经济开发区作为旅顺绿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区域。
经过20年的发展,旅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面积已从最初的5.8平方公里发展到88平方公里,人口由最初的1万人发展到8万人,园区船舶制造、轨道交通两个主导产业已被纳入大连市十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一座主导产业蓬勃兴起、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群众生活幸福安康的现代化海滨新城,正在旅顺西部加快形成,旅顺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大连“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和旅顺绿色经济区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忆往昔,回顾开发区的发展历程,20年来,我们抓住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抓住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机遇,以旅顺新港为依托,建立了开发区;第二次是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内外资企业,发展了开发区;第三次是抓住国家实施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通过实施区域合并,打造主导产业,做大了开发区。
项目牵动 园区经济蒸蒸日上
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辖区仅有20余家乡镇企业,而且多为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小铸造、小化工企业和渔业加工企业。20年来,开发区几届领导班子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立区之本,举全区之力,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吹响大项目建设的集结号。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以船舶制造、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制造、港航物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入驻园区的企业达220余家。
船舶制造扬帆起航。大连中远造船是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建造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旅顺口区建区以来引进的第一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项目从2008年8月2日开工,到2010年1月首制船开始建造,仅用了534时间,创造了国内同类大项目建设的奇迹。同时,大连中远造船还创造了国内最长船坞、最长防波堤和亚洲最大船体车间等多项纪录。2011年9月25日,公司首制20.5万吨散货船——恒顺号如期交付船东。目前,中远造船已成功建造大型散货船、矿砂船4艘,年造船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正朝着建设一流船厂、建造世界一流船舶的目标迈进。
大连地区最大的船体分段制造企业——大连今冈船务,是由世界第二大造船企业日本今治株式会社投资兴建的,项目自2002年7月落户旅顺经济开发区以来,已连续4次追加投资,投资总额近1.3亿美元,年产值达30亿元,是目前旅顺地区最大的工业纳税企业。
轨道交通走向世界。大连齐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起重机设计制造大型骨干企业——齐齐哈尔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也是中国北车集团最早在旅顺经济开发区投资的项目。项目2007年5月开工,仅用了11个月便建成投产,创造了开发区大项目建设速度最快的记录。目前,公司年产各种铁路货车和矿石车3000辆,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产品还远销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
2009年9月25日,先期投资80亿元、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旅顺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试生产,二期建设正在火热推进中。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制造各类机车1000台、城市地铁车辆1000台、中高速柴油机1000台的生产能力,产值可达200亿元。
随着生产企业的加快发展,中国北车集团所属的北车货车技术研发中心、大连机车研究所、北车动车组和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项目也纷至沓来,加之大连交通大学的入驻,使旅顺经济开发区形成了轨道交通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体系,抢占了国内外轨道交通“牵引世界、引领未来”的制高点。
装备制造异军突起。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旅顺基地建有起重机、焦炉车辆、特种备件、冶金设备4家全资子公司。多年来,基地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打造中国第一”的发展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翘楚。大连华锐冶金设备公司2008年8月最先落户旅顺基地,建厂期间,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边建设边生产,当年上交税金400多万元,公司研制的“一包到底”产品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并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冶金电磁炉制造和钢水包制造基地。
大连东方亿鹏是目前旅顺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产品主要以大型石油炼化、煤化设备制造为主,公司2006年入驻旅顺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滚动发展,现已完成三期建设,累计投资4亿元。其自主研发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被评为辽宁省自主创新名优产品。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预计今年将实现倍增目标。
港航物流方兴未艾。近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依托临港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先后建成了中铁渤海物流有限公司、大连世达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多家物流企业。中铁渤海物流采取“海铁陆”多种联运方式,已成为我国南北大宗物资汇集中转的集散地。投资5亿多元的世达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已完成一期交易大厅建设,正在进行二期仓储气调库建设,未来将达到年交易各种农副产品200万吨、气调保鲜量1.5万吨,年交易额100亿元的仓储贸易能力。
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使旅顺经济开发区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开发开放和大连市“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点区域,成为旅顺绿色经济区建设的龙头。2011年,旅顺经济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8亿元,是成立之初的50多倍。
规划先行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盐碱地、荒海滩,只见码头不见城”,这是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的生动写照。20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经营”的城市建设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和专家,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区、产业区专项规划,放大自身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做精做美城市环境。
打造“五位一体”交通体系。20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在上级的支持下,打造了集高速公路、火车轮渡、汽车轮渡、铁路专用线、城市轻轨“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旅顺新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已开通至蓬莱等地的客滚航线和至国内、国际的货运航线; 渤海铁路轮渡是中国第1条、世界第35条超过百公里的海上铁路轮渡,是国家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顺乘轮渡赴烟台仅有86海里,比绕行山海关缩短距离1600多公里; 沈海高速公路土羊段是园区连接东北腹地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公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北部的车辆可直达旅顺新港;同时,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的园区铁路专用线已竣工通车,直达大连市中心的城市轻轨项目年内将投入使用。以港立区、以港兴区,使旅顺经济开发区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成为连接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华北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实现“七通一平”全覆盖。20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用于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共修建主次干道52条,通车里程近100公里,安装路灯1655盏,形成四通八达的内部交通网。供水工程,实施引碧一根管工程,铺设供水管网69公里,日供水能力7.5万吨,可满足辖区居民和企业的日常用水。排水工程,铺设排污管线3221公里,排洪暗渠6公里,投资50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实现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供电工程,建成和平、方家、江西等66千伏变电所4座,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5公里。供热工程,建设南部、中部、北部集中供热中心3个,供热面积达到460万平方米。供气工程,建设大型液化气站1座,铺设煤气管道28公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了园区对大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建设绿色宜居新城区。20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集中开发了南、中、北三片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趋于成熟。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规划建设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生态廊道,建成台山、博弈、思奇等7座景观公园,形成绿地90万平方米,山林绿化和城市公共绿地覆盖率达到46%,建成国家4A级景区——大连世界和平公园,一批以居住、休闲、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设施相继建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来此旅游观光。
同时,旅顺经济开发区还启动了旅顺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山水交融、港城人家”式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城市人口将由目前的8万人发展到30万人。
统筹兼顾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始终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旅顺经济开发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形成了幼教、普教、成教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建设,校园设施达到省市一流办学标准。目前,辖区共有2所中心小学,1所初中,中小学生人数近3000人。以“校有特色”为方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为着眼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多次荣获“国家级农村(流动)儿童家长示范校”、“全国写字教学示范点校”、“大连市科技示范学校”等称号。大连市58中学多次被评为“大连市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大连市实验教学优秀学校”等称号。同时,近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还先后引进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科技学院、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3万余人。
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成立了旅顺经济开发区卫生监督所,村村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园区卫生院达到国家一级医院标准,辖区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投资7000余万元,启动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硬件条件将达到国家三级医院标准。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持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各村还成立了秧歌队、健身操队、合唱队、文艺表演队等特色表演团队。正月十五秧歌会,三八节、重阳节的健身操表演,一年一度的消夏文化周已成为园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三洋村农家书屋被中宣部等部门评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集体,开发区合唱队在辽宁省合唱邀请赛暨第六届旅顺国际合唱节上荣获特等奖。去年,旅顺经济开发区又与旅顺电视台合作,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荟萃献给党”电视展播和红歌汇演比赛,提升了辖区广大群众的文化品味。
以人为本 民生工程温暖民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近年来,随着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园区财力的不断增强,旅顺经济开发区相继出台了老年人生活保障、动迁上楼居民采暖费减免、免费参加新农合保险、住院费二次报销、动迁低保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农民子女上学教育扶助奖励、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扶持等10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发展为民、发展利民、发展惠民。
失地老人生活有保障。今年60多岁的旅顺经济开发区大潘家村民隋玉乡老两口,去年初因西部临港新城项目动迁失去了土地,开发区动迁和社保部门同志马上来到他家,为老两口办理了失地老年人生活保障手续,使老两口每人每月都能从开发区财政领到782元的生活补助。目前开发区已有1900多名失地老人享受到这一政策。
农民成为“月薪族”。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大力实施普惠制就业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今年43岁的羊头洼村民丛贵江,早年一直以打渔为生。前些年,村子因中远造船项目动迁,他经过培训,在旅顺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中找到了一份开吊车工作,每月能有近4000元的工资,厂子还给交养老保险。象丛贵江一样,开发区有3000多名农民放下锄头或弃船转产,走进企业当上“月薪族”,实现了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二次报销解民忧。多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辖区群众一直免费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农民个人应承担的部分全部由管委会和村里“买单”。董文和是开发区董家村人,去年因患病住院花了4万元,按照有效住院费50%的报销标准,他在区新农合报销了1.8万元,开发区二次报销又给报销了1.8万元,有效住院费达到了100%报销。他逢人便说,要是没有新农合保险和开发区住院费的二次报销政策,我这次治病可就成了大问题。
学生就学受资助。旅顺经济开发区全面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为鼓励农民子女成才,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开发区还对农民子女升入高中、中专、本科和就读研究生的,每年给予300元、500元、700元和1100元不等的教育扶助金。对考入一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升学当年还可以一次性得到5000元奖励。2011年高考中,隋家村潘宝芳的儿子以理科520份的成绩考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孩子开学前,她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领到了管委会给她孩子的5700元教育扶助金和考入一本大学奖励金。拿到钱的那一刻,她激动地说:“我们两口子都是普通的农民,要是光靠种地还真负担不起孩子的学费,开发区的教育扶助和奖励政策真是帮了俺家大忙”。
群众住上满意回迁楼。每个重点项目启动前,旅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都会在回迁房选址、小区规划设计、房源分配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被动迁户迁得出、回得去、住得好。今年春节前夕,高家村民刘英华因大机车项目动迁,搬进了管委会为动迁户建设的大东回迁小区,望着眼前休闲广场、物业管理一应俱全的新房子,刘英华心里乐开了花:“这辈子能住上这样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开发区的惠民政策,感谢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目前,开发区已建成5个集中回迁小区,还规划建设了商场、农贸市场等大型配套设施,有近4000户村民告别农村老屋,喜迁新居。
“十一五”期间,旅顺经济开发区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10亿多元,其中去年更是达到了4亿元之多,接近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0%,广受益,普受惠,让辖区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喜人成果。
强基固本 党的建设再上台阶
作为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旅顺经济开发区党委历来将党建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根据中央和省、市、区的部署,旅顺经济开发区认真组织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园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坚定。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们从强化干部作风入手,形成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机关中全面开展“奉献在岗位,服务在基层”活动。近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党委在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中,全面推行了“5+2”工作法,即班子成员和机关中层以上干部每天多奉献1小时,每星期多奉献1至2个休息日。党委领导在解读这一现象时说,开发区的干部就是要扑下身子干事,要有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要有一种时间就是发展、时间就是效益的奉献意识。投资7000万元的大连法斯特润滑油项目是去年开发区新引进的一个项目,在管委会和所属招商、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保姆式”的服务下,从项目洽谈、签约、再到开工,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凭借这种开拓奉献精神,换来了一个个大项目的落地、开工、投产。
在村级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党委在辖区12个行政村中,广泛开展了党员志愿者服务,一些涉及项目动迁的村,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员义务奉献活动。大潘家村作为西部临港新城的集中回迁区,涉及房屋和土地动迁村民200多户。从去年春节开始,村党总支就组织两委班子成员逐门挨户宣传发动,特别是村里的一些老党员不仅自己带头动迁,还动员子女、亲友配合动迁部门做好拆迁工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建设。
在非公企业中认真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旅顺经济开发区党委在辖区70多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主题活动,让企业党员找到发光点。大连今冈船务党支部在公司40多名党员中开展了“挂牌”上岗,全体党员立足岗位,专研业务,一些党员从原来的普通工人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的骨干。大连鸿峰生物科技、大连四方佳特等企业还将这一做法延伸至公司群团组织,收到了党建带群团建设、群团建设促进党建的效果。
乘势而上加快打造临港新城
未来一个时期,旅顺经济开发区将紧紧抓住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大连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旅顺加快绿色经济区建设等有利机遇,始终把产业集群化发展作为目标,积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东北亚航运中心组合港、国家级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基地、先进临港制造业集聚区,努力推进和谐园区和自主创新型园区建设,全力提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园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人均可支配达到2万元以上。
加快港口建设。推进总投资27亿元的旅顺新港扩建项目,加快双岛湾深水港扩建速度,加快总投资4亿元的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扩大港口业务范围,完善港口功能,推进东北亚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围绕中远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关联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未来几年,将船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打造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使旅顺经济开发区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旅顺新港、烟大轮渡、双岛湾港,加快建立连接东北与华北、华东、华南及东北亚物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和总部经济。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境内高等院校多、研发机构多、高新技术企业多和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实现由“制造型”园区向“创造性”园区转变。
强化民生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着力提高惠民政策标准,让包括外来务工群体在内的更多人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把旅顺经济开发区真正打造成老有所养、业有所就、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和谐新城。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顾20年的发展,旅顺经济开发区走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面对新起点、新目标、新希望,旅顺经济开发区人正以昂扬的斗志、百倍的干劲,投入到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之中,在全面推进“富庶、美丽、文明、幸福”新城区建设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与传奇。
2012年6月8日,
昨天上午,旅顺口区各界隆重集会,庆祝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20周年。市委常委、副市长曹爱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家凯,老领导于学祥等参加庆典大会。
市委常委、副市长曹爱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旅顺口区和旅顺经济开发区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旅顺经济开发区从当年的一个5.8平方公里的港前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成为全市乃至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域城市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顺口区区委书记熊博力在讲话中说,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20年来,已经成为旅顺转型跨越的核心动力,成为旅顺改革创新的牵动龙头,成为旅顺确立区位优势的强大支撑,成为旅顺全域城市化的鲜活示范。
走过20年风雨征程的旅顺经济开发区,正处于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后一个时期,旅顺经济开发区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二次创业”,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辖区人口达到1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100%,实现再造一个开发区的新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以园区成立20周年为动力,旅顺经济开发区将主动抢占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前沿,全面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交通枢纽,全力打造大连先进制造业升级核心园区,努力建设集聚多种创新元素的活力园区,着力创建全域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相得益彰的生态宜居区。
不过从2012年开始,
轰隆几年又不轰隆了。
2020年,开发区和江西镇又分开了。
开发区就负责经营,不负责民生。
江西镇就从双岛湾南一直管到月亮湾南,地盘大了。
这就是渤海西岸的新明珠,溜光锃亮_
这里是渤海西岸的新明珠—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旅顺开发区)于1992年成立,2002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08年纳入辽宁“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2009年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10年作为旅顺绿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2013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旅顺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目前,园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两个社区,总人口10万人。
旅顺开发区成立以来,已从多年前的港前小渔村发展成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产业集聚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拓展区和现代产业集聚区。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推动大连“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110.1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下降3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亿元 ,增长16.6%;省外内联引进资金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30万美元;外贸出口9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3元,增长7.6%。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旅顺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北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广大腹地,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处于东北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交汇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八横八纵”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距大连市中心仅45公里,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仅40公里。海岸线长23.9公里,可以建设3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旅顺开发区南连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203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季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带有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终年调节着这里的温度和湿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风速3.82米/秒,年平均降水617毫米,年平均雾日12天。这里拥有零污染天然海水浴场,有来自地下1500米的天然温泉,还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鸟岛和蛇岛。这里树木茂密,灌木丛生,候鸟聚群,不仅是鸟类良好的栖息繁殖地,也是一个环境优越、自然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区。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建区20多年来,旅顺开发区多渠道筹集资金100多亿元,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经配套完善,完全具备了对各类大型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在交通方面,已形成港口、铁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城市轻轨“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旅顺新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已建有各类泊位20多个,目前在建的总投资27亿元的旅顺新港改扩建工程竣工后,将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海上运输距离至山东烟台86.28海里,至秦皇岛101海里,号称“黄金水道”。烟大渤海铁路轮渡是国家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比绕行山海关缩短距离近2000公里。到蓬莱客滚航线复航,至天津、龙口、东营等航线已经开通。土羊高速公路是沈大高速公路的延伸段,通过这条公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北部的车辆可直达旅顺新港。旅顺开发区已经成为连接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以及世界各大港口的重要枢纽、重要结点,成为南北物流的重要集散地。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旅顺开发区坚持一手抓开发建设,一手抓项目引进,吸引了一大批能源消耗少、吸纳就业多、税收贡献大、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的新项目。在外资项目引进方面,已有来自日、韩、美、法等国家的4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累计使用外资近8亿美元。在内资引进方面,坚持将引资的重点放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扩张转移性项目上,累计使用内资近800亿元。近年来,中远集团、中国中车集团、日本今治株式会社、大连华锐重工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大显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在这里建立了生产基地。
优势产业迅速崛起。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大连市“两区一带”建设规划要求,近年来,旅顺开发区重点加大船舶制造、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制造和港航物流等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坚持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催生一批配套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打造一个主导产业。目前,已有240家工业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45家。近年来,还启动了旅顺新港综合交通枢纽、大连国际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制造和港航物流等主导产业。物流园区纳入大连市八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列;船舶制造和轨道交通业纳入大连市10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其中,船舶制造及配套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船舶制造、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制造等临港装备制造业获批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旅顺开发区坚持将解决失海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了包括失地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二次报销在内的10项惠民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失海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同时,高度注重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先后投入近3亿元建成两所9年一贯制学校和6所幼儿园,总投资6700万元、占地23400平方米的开发区中医院已经投入使用。此外,包括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科技学院、大连职业技术航运学院在内的一些省、市高校,近年来也先后搬迁至开发区或在开发区建立分校,旅顺开发区科教资源和创新资源在省内同类园区中首屈一指。旅顺开发区先后获得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随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获批,开启了旅顺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历程。未来一个时期,旅顺开发区以充分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立足点,坚持以港立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的发展战略不动摇,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域城市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绿色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环渤海地区海上交通枢纽。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园区。
区域交通情况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大连西海岸,东接旅顺口国家名胜风景区,南连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依203国家森林公园。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大连市区50公里,距离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49公里,距离旅顺城区12公里,旅顺南路和北路直达开发区。
近年来,随着土羊高速公路与沈海高速公路的贯通、铁路专用线的投入使用、地铁12号线以及旅顺新港客滚航线、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了集公路、铁路、轮渡、客滚、轻轨“五位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连接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烟大铁路轮渡每天三次航班往返烟台和旅顺,年平均客流量达到20多万人。旅顺新港客滚船每天通往蓬莱、龙口、东营、天津等地。旅顺新港轻轨站每天46次班次,与大连河口地铁站无缝对接。在公交方面,每天有多次公交直达大连火车站, 17路、18路、19路、212路等多路公交车通往旅顺区内,开发区公交环线和辅线,基本覆盖各大企业、居民区、学校。
教育医疗机构情况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现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5所,公办医疗机构两家。
初级中学两所:
1、大连市第五十八中学
建筑面积10750平方米,现有24个班级,889名学生,教职员工75人。
2、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建筑面积10375平方米,现有8个班级,251名学生教职员工42人。
小学三所:
1、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小学
建筑面积10213平方米,现有34个班级,1497名学生教职员工65人。
2、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伯阳小学
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现有29个班级,1002名学生,教职员工35人。
3、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建筑面积10389平方米,现有20个班级,603名学生,教职员工34人。
公办幼儿园两所:
1、花溪镇幼儿园
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现有6个班级,180名幼儿,教职员工28人。
2、江西中心幼儿园
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现有7个班级,210名幼儿,教职员工32人。
民办幼儿园五所:
1、欢乐童年幼儿园
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现有103名幼儿,教职员工19人。
2、慧远幼儿园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150名幼儿,教职员工17人。
3、智童摇篮幼儿园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176名幼儿,教职员工19人。
4、以乐幼儿园
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现有110名幼儿,教职员工12人。
5、子善幼儿园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97名幼儿,教职员工13人。
医疗机构两家:
1、旅顺口区中医医院
旅顺口区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已经整体搬迁到旅顺开发区,位于开发区顺康街109号,一期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20张,开放床位338张;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06人,其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医院设有17个临床和辅助科室,8个职能科室,拥有德国原装进口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美国通用64排螺旋CT、DR、腹腔镜、关节镜等高端先进设备以及层流手术室。近年来,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与大连市中心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先后成立治未病中心、中医脑病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眼耳鼻喉科、健康管理科等。
骨伤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医院创伤骨科以治疗各种新鲜、陈旧及闭合、开放骨折为特色,尤其在骨盆、髋臼骨折、多发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软组织缺损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脊柱外科擅长各种脊柱退变性疾病的诊治,微创椎体成形技术治疗各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因手术效果好、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患者喜爱。显微外科擅长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包括断肢(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各种组织移植修复肢体功能等。关节外科能够开展人工膝、髋关节置换等手术,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为特色,近年来开展的膝、肘关节粘连僵直的镜下松解、镜下清理、肩袖损伤镜下修复、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断裂后功能重建等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针灸推拿科是医院传统的特色科室,可以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疾病,配合蜡疗、刮痧、拔罐、艾灸法等治疗慢性腰腿痛、腰扭伤、腰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落枕、面瘫、带状疱疹(蛇盘疮)、中风后遣症等疗效显著。
中医康复科,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糖尿病、肾病、支气管炎、脑血管意外、慢性胃炎(萎缩性)、慢性结肠炎、胆囊炎、各类结石病、肝病、恶性肿瘤晚期等疗效突出。
中医脑病科,充分利用大连蛇岛医院的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医院更快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制剂室自制药品神龙抗栓胶囊、蛇药胶囊、跌打三七胶囊、龙泉口服液等在临床上的应用,增强了治疗脑中风、蛇咬伤、关节损伤、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技术内涵,临床上受到患者的一致认同。
健康管理科配备心功能检测仪、肺功能仪、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骨密度骨龄测定仪、动脉硬化功能检测仪、人体阻抗测量反馈仪等设备,充分发挥医院中医特色,以现代医学健康管理及各病种诊疗指南为导向,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体系中,运用中医脉象诊断系统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辨证施膳,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体质偏颇人群)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体检方案,满足亚健康人群的需求。
2、江西街道卫生院:建筑面积2583平方米,为一级甲等医院,下设社区服务站(所)4个、预防接种中心1个。
主导产业介绍
轨道交通制造业
发展现状: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机车制造及配套园区占地规模4.19平方公里(其中大机车2.06平方公里,机车配套园2.13平方公里)。现有机车制造及配套企业12家,其代表企业有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中车大齐车辆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为机车、中高速柴油机、城市地铁车辆、铁路货车等。2017年机车制造及配套业实现产值31.5亿元。
机车制造及配套业的骨干企业包括:
1.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企业,始建于1899年,是国家重点大型企业。2009年,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大连轨道交通装备和通用动力机械制造基地。该项目是中车集团在大连建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机车装备制造业项目。占地面积2.08平方公里,分成城轨车、机车、柴油机三个项目区,计划投资80亿元。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预计5年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00亿元,可生产机车1000台、中高速柴油机1000台、城市地铁车辆1000辆。该项目的建成,将加快开发区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和通用动力机械研发制造基地的步伐。
2.大连中车大齐车辆有限公司。大连中车大齐车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中国中车集团三级子公司,是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在开发区独资设立的铁路出口货车组装基地。主营C70敞车、NX70A型通用平车、GQ70型罐车等国内铁路车辆和澳大利亚力拓矿石车、巴西粮食漏斗车、C3集装箱平车等出口产品。公司2008年4月建成投产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净利润1202万元,其建设和投资回报速度开创了铁路车辆制造行业的先河。2017年实现产值5.95亿元。
3.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和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等研发项目相继落户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大连交通大学的研究力量,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国际领先、中国唯一的同时拥有专业高等教育机构、研发中心、机车生产等为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生产、研发基地。
未来规划及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超载柴油机车、新型城轨地铁、特种货车等产品。积极引进高速动车组,高速旅客列车等项目,加快发展机车专用机电设备和铁路大型工程设备,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设计制造能力,使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规模居全国前列,形成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船舶制造业
发展现状:
船舶制造及配套业目前已入驻企业30家,主要产品为船舶制造、船舶分段、船用钢结构件、船用制冷设备、舾装件、舱口盖和船舶电器等,业务遍及香港、日本等世界各地。船舶制造及配套业2017年实现产值53.4亿元,占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7%,已成为支撑开发区经济腾飞的核心力量。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中。该产业园位于开发区西北部,紧邻港航物流园区,占地3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引进用地面积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船舶配套企业。以中远川崎、今冈船务等大型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为依托,以船舶产业园为载体,以海洋工程、造船、修船产业为主导的船舶产业集聚区正在飞速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的骨干企业包括:
1.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是中远造船工业公司和中远南通公司在旅顺开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造船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88平方公里,占用海域面积1.5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主要经营船舶设计、制造、修理及销售业务,是中远集团三大主业之一。该项目是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建造基地的重点项目,是中远集团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旅顺口区建区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造船企业,拉动整个旅顺口区成为中国最大、世界最先进且具备多种船舶制造能力的环渤海重要的船舶建造基地。项目于2008年4月开工,2009年底开始造船,2011年首制船20.5万吨散货船“恒顺”号交付使用,2017年实现产值20.5亿元,位居全区亿元工业企业前列。
2.大连今冈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今冈船务系大型日商独资企业,其总部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三大造船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船舶设计制造及修理;船用舾装件,各种钢结构件和船舶分段制造;货物装卸、驳运、仓储经营;船舶建造配套设备、港口运输配套设备、大件运搬装置的制造等。公司现已形成占地面积50万平米,员工940人,协力单位21个,协力单位员工5000人的规模。2017年实现产值27亿元。依托今冈船务的技术力量,其外协企业如今嘉、今杰、今福、金玉等船舶配套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有效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聚集效应。
3.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是隶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骨干配套企业。公司始建于2005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正式员工135人,2017年营业收入2.49亿元。公司主营各种船用舱口盖、海洋工程成套设备、船用/陆用机械设备。公司目前正积极向以船用舱口盖和船用吊机为主的船舶配套业、以大型陆用起重机和港口机械为主的陆用大型起重设备产业和以系泊系统、海工吊车、海工压容、海底结构和小型模块为代表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产业发展,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带动辖区船舶业跨越式发展。
4.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是中远集团旗下中远造船工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大规模、专业化的船舶配套企业,曾先后成功完成国内首制30万吨油轮(VLCC)、1万TEU集装箱船内装等工程,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开发区建设的南通舵叶项目占地10.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主要从事船舶内装设计施工、船用钢结构件、船舶分段制造及船舵和艉框架制作等。这是继大连中远川崎之后又一家中远船舶项目落户开发区。项目年生产能力为舵叶及船尾材产品49船套/年,年产值超过亿元,对开发区进一步做强做大造船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整船装配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5.大连旅顺滨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大连旅顺滨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是由黑龙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民营企业参股的有限公司,1998年落户开发区。占地面积9.1万平方米。主要经营船舶制造及修理、船用舱盖、舾装件、船体分段等配套产品。2010年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中国船级社(CCS)认证。2011年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获得资格承接和制造国家对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给予资金补贴类的船舶。公司的客户主要来至俄罗斯、韩国、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实现产值1.1亿元。
未来规则及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推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以及海洋工程专用装备建设。加快推进新型船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舱室设备、通信导航自动化设备等的产业集聚,逐步淘汰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小型船舶制造业。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船舶制造及配套园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业基地,以大连中远川崎、今冈船务和大连船舶重工为代表的30余家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将实现年造船能力300-500万载重吨的目标。力争建成船舶企业超过50家,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的国际级现代造船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
发展现状:
重大装备制造产业是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入驻开发区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20家。该产业板块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和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为明星企业,围绕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和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将打造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大连重工• 起重集团投资规模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产品冶金设备、起重机、特焊结晶器及风力发电设备等。年产值50亿元。
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年产各种精密轴10亿只,是亚洲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电子精密轴产业基地。
未来规划及目标:
未来3-5年,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全力打造产值超200亿元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精密轴生产基地和强夯机生产基地。
现代物流业
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是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产业。该产业板块以全球公共采购供应链基地项目、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大连中铁渤海铁路轮渡物流有限公司为依托,着力将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1.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5.82亿元,主要以辽鲁两地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大宗农副产品储存、加工、配送、中转、集散为重点。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现代化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年交易各种农副产品200万吨,气调保鲜量1.5万吨,冷藏量1万吨,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一期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交易大厅、大厅东西配套房主体以及结算中心、检测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物业中心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2.大连中铁渤海铁路轮渡物流有限公司为中港合资企业,由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大连泰宏电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香港荣健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主要从事成品油、木材、钢材、果蔬、车船零部件等的交易和仓储。
未来规划及目标:
未来3-5年,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快建立连接东北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的物流服务网络,打造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基地,届时,服务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