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货黄金的书籍(现货黄金知识)
1 建立正确的理财观
理财观念:理财是慢慢变富
寻找财富秘密的钥匙
我以前同寝室的闺密小满很喜欢记账,读大学的时候,她连1角的支出都会记录下来,我们都戏称她为“省钱女王”。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公司,收入很不错,但她没有大手大脚地花钱,而是把钱存起来,于是她在工作不久后就攒够首付,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房贷几乎占了她收入的一半以上。
随着小满的收入不断提高,还房贷对她来说变得逐渐轻松,她手头的钱也宽裕了。
但小满一度挺纠结的,她说:“自住的房子虽然升值不少,但因为不会卖掉,所以谈不上是投资盈利。”手头有些钱,除了存银行,她也不敢尝试其他的理财方式,因为她一直谨记老爸的话:“千万不要投资股市和基金,会让你血本无归啊。”
小满也发现,钱存银行根本跑不赢通货膨胀率:2018年,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同年农业银行1万元以下的1年定期存款利率是1.75%。
于是,小满开始研究各种理财产品,后来接触到巴菲特的定投观点。巴菲特在1993年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信中说:“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过分期购买一只指数基金,能够战胜职业投资者。”
小满从2018年开始定投国内的宽基指数基金,一开始是一两百元地投,后来是一两千元地投。可刚投没多久就出现了越买越跌的情况,她心里都快没底了。可想到定投的原则就是越跌越买,最终享受上涨的收益,小满就一直坚持定投,终于在2020年收获了30%以上的收益。
她定投基金选择的分红方式是红利再投资,这就相当于利滚利,实现了复利。小满用复利计算器算了一下,以50万元为本金:如果连续5年实现10%的年化收益率,那么5年后,50万元将变成约80.5万元;10年后,50万元将变成约129.7万元。
按这样的复利,她觉得自己可以实现慢慢变富,感觉就像找到了财富秘密的钥匙。
两个理财知识点
1. 跑赢通货膨胀率
其实,我们理财最基本的要求是跑赢通货膨胀率。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杰里米·J.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中讲过:如果你把1美元揣在兜里,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210年(1802—2012年,下同)后的今天,你实际只剩下0.05美元左右的购买力。我们把数值扩大100倍,即100美元只剩下5美元左右的购买力。
每个国家的货币都会贬值,中国也不例外。10年前的10万元,经过10年的通货膨胀,现在的实际购买力是多少?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这10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2010—2019年,CPI同比增速分别为3.3%、5.4%、2.6%、2.6%、2.0%、1.4%、2.0%、1.6%、2.1%、2.9%。其中,2011年物价上涨最厉害,这和当年投资客推动农产品价格暴涨有很大关系。
总体来看,国内过去10年的CPI同比增速的平均数为2.59%。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设定其为2.6%。
由此得出,10年前的10万元,现在的实际购买力约为7.7万元,“蒸发”了2.3万元。如果这10年把钱存在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75%,每年自动滚存),利息收入约有1.89万元,那么算起来,你还是“蒸发”了0.41万元。
所以,如果不理财,我们的钱就会被通货膨胀“吃掉”,而且理财的收益率要高于通货膨胀率才可以。
那么,什么样的理财方式比较好呢?
西格尔在书中说道:如果用1美元分别投资于债券、短期国债和黄金,那么210年后,这1美元会分别变成1 778美元、281美元和4.52美元;如果投资于股票,你则会拥有70多万美元(见图1-1)。
图1-1 美国股票、债券、短期国债、黄金及美元在1802—2012年的真实总收益
来源:《股市长线法宝》第五版。
持有股票真有这么牛吗?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的贵州茅台股票。
以后复权价格计算,如果你在2003年以最低价25.88元买入35万元的贵州茅台股票,到2020年6月的涨幅有多少?股价最高达8 380.16元,涨幅超过300倍,你将拥有1亿多元。这17年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坚定地持有贵州茅台股票即可(见图1-2)。
图1-2 贵州茅台股票的股价(后复权价格)走势
来源:腾讯自选股,时间截至2020年6月。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选对股票,若选错股票并继续持有,只会让亏损变得越来越大。比如中国石油股票,2007年上市首日开盘价为48.6元,到2020年9月中旬按后复权价格7.07元计算,在13年前花10万元买入其股票,现在依然亏着8万多元。
幸好,资本市场也不止股票一条路,还有不少理财方式。只要学会了正确的理财方法,资产就能稳稳增值。即使只靠一份工资,我们也能实现财务自由。
2. 用复利慢慢变富
说到慢慢变富,不得不提“股神”巴菲特。
据《福布斯》在2020年4月7日的统计,90岁高龄的巴菲特个人财富约为675亿美元,位列全球亿万富豪榜第4位。而巴菲特的成功,源于“时间的复利”,做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巴菲特一直坚持价值投资,不急于赚快钱或进入他看不懂的行业。价值投资的特点就是慢,但胜在稳。巴菲特直到50岁才成为亿万富翁,近96%的财富是他在60岁以后才拥有的。
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演讲时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从我买入第一只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这么长),而且雪球粘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巴菲特坚持了53年才成功,你呢,想好坚持多少年了吗?
复利有多神奇,我们来计算一下。
复利是相对于单利而言。单利是本金产生的利息。复利是把利息加本金一起滚到下一期,俗称“利滚利”。
假设你每年存1 000元,不算利息,那么10年后你就有1万元,40年后你就有4万元。
如果年化收益率为10%,用单利计算,第一年的利息是100元,第二年的利息是200元,第三年的利息是300元,以此类推,10年和40年后,本息有1.55万元和12.2万元。
如果年化收益率为10%,用复利计算,第一年的利息是100元,第二年的利息是210元,第三年的利息是331元,以此类推,10年和40年后,本息有约1.75万元和约48.7万元。
40年后,复利本息48.7万元是本金4万元的12倍多,是单利本息12.2万元的近4倍。
这就是复利的魅力。当然,我们也要选对理财方式。只有实现高收益率,复利才会更可观。
储蓄观念:要不要存钱?
存钱让我戒掉了“精致穷”
我的闺密小韵是典型的摩羯座,大学毕业后就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至于没时间谈恋爱,也没时间理财(她觉得理财是一件复杂的事)。她动过好多次心思想买房,可一直没下定决心,眼睁睁地看着房价涨到自己买不起。
然而让她感到温暖的是,自己能随心所欲地购物,就连点外卖,每个月都能花近万元,更别说每年给某宝贡献的“双位数”了。没错,她就是网络上说的“精致穷”。
你去她家里会感觉犹如环游了一番世界,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宝物”,比如从阿根廷淘回来的19世纪的皮套、比利时的挂毯、英国的薇吉伍德茶具、意大利传统的威尼斯面具等。
然而,现在30多岁的她,面对一屋子的“宝物”却欢喜不起来。她是典型的“月光族”,还是独生女,如果父母生病了,那么她很可能会不知所措。
幸好她醒悟得早,接受了我说的存钱“一九法则”,即每个月强迫自己存下收入的10%,剩下的90%可以自由分配。现在,她每天看着存款在增加,心里的安全感也在一天天增强。
她不仅学会了存钱,而且学会了预留现金流。她说,这现金流中有一部分是为父母准备的,万一父母生病,她还有积蓄帮助他们。
虽然小韵现在还是没有买房子,但她已经不慌了,她慢慢戒掉了“精致穷”,努力为房子的首付攒钱。
两个理财知识点
1. 储蓄观念
你是不是听过“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本金太少,其实理财的效果并不明显。
简单计算一下,假设将1万元、10万元、100万元和1 000万元分别用于理财,同样是每年5%的收益率,那么一年的收益分别是500元、5 000元、5万元和50万元。
拥有100万元和1 000万元本金的人,或许不用工作就能拿到和别人一样的年薪,然而拥有1万元和10万元本金的人,仍然要努力工作。
这也是你要不断储蓄的原因。只有不断地提高收入,提升储蓄的金额,你才能过上不动用本金、只用利息过活的生活。
真的可以这样吗?在美国,已经有不少人发起了“F I RE”(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即“经济独立,早早退休”)运动,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威廉·班根教授的研究。
他分析了过去75年的股市数据及退休案例后,归纳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的钱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支撑这一研究的基础是50%股票、50%债券的投资组合。
1998年,美国三一大学的3名教授在班根的研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取率若不超过4%,退休金可以撑30年或更久的成功率是95%。支撑这一研究的投资组合是75%股票、25%债券。
综合以上两个研究,4%属于“安全储蓄提取率”,这一研究结果也被总结为“4%法则”。
根据“4%法则”,推导出“25原则”:当你的储蓄达到年度花销的25倍时,你就可以光荣退休了。比如,你一年的花销是6万元(假设你拥有无须还贷的房子,且低消费),那么你只需要拥有150万元(25×6=150)的存款就可以退休啦。
以这150万元作为本金,每年提取4%的理财收益,就可以覆盖你每年6万元的花销了,实现了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
所以,如果想提前退休,你可以算算自己的储蓄是否达到年度花销的25倍。如果还没有,你就赶紧开始储蓄吧。
储蓄的比例是多少?一般是按照“一九法则”,即收入的10%必须攒起来。若能严格要求自己,可用“50/50原则”,即储蓄和债务的比例为结余金额的50%∶50%。假设你的月薪是8 000元,每月剩4 000元,那么储蓄和债务金额各2 000元。
2. 储备现金流
小韵的现金流是从给父母准备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无论是给父母还是给自己,我们都应该有现金流。
我们不能在没有收入的时候才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我们要在有收入的时候就为未来可能没有收入的情况存钱。
2020年初发生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企业停摆,企业收入锐减,接着是个人被降薪或没有收入。
我身边不少“90后”没了收入时,花呗和信用卡都还不了,他们才意识到没有收入是多么可怕。陆续复工之后,他们没有“报复性消费”,反而是“报复性存钱”。
其实,这和企业的现金流有点相似。
因为这次疫情,许多餐饮企业、旅行社不能营业,导致不少企业关门,但做好了现金流储备的企业就没有关门。一位经营酒店的朋友说过,她一般会准备6个月的备用金,这样即使有两三个月没有生意,酒店也能支撑下去。因为她没有辞退任何一名员工,现在疫情得到控制,员工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还会主动推销酒店,多拉些生意回来。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很喜欢充沛的现金流。巴菲特把2/3的钱用于投资各种项目,其余的1/3始终以现金的形式持有。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现金,巴菲特不仅安然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用超低价买入各种低估值股票,实现了高收益。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哈撒韦公司账上的现金达到了1 466亿美元[1]。
[1] 1美元约等于6.5元人民币。
负债观念:过度负债和适度负债
我每天一醒来就想着怎么还信用卡
这是一个发生在“90后”小芳身上的故事。
小芳大学毕业之后就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们都很喜欢婚庆行业,于是开起了夫妻档婚庆公司,一个负责婚礼策划,另一个负责客户管理。生意也还行,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所谓“来钱快,花钱也快”,他们都没有什么攒钱意识,又喜欢追求品质生活,赚的钱都花在吃喝玩乐上。没有钱的时候,他们就刷信用卡,每人手上不止一张信用卡,有三四张之多,这张刷完就刷下一张。他们想着做生意总会有收入的,及时行乐没问题。
小芳夫妻就这么过了几年潇洒的日子。后来,婚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导致收入锐减。就在此时,小芳怀孕了。两个人连生孩子都是靠刷信用卡。生了孩子后,家里的开支突然增加了。有段时间,因为小芳的丈夫没收入,信用卡也被刷“爆”了,他们不得已借了些高利贷。
小芳说现在感觉整个家庭都离不开信用卡,自己每天一醒来就想着怎么还信用卡,她很痛苦。小芳丈夫早就把婚庆公司关了,现在上班,收入也不是很高。她准备等孩子满两个月就去上班,帮扶一下家里。
小芳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每月按着信用卡的账单还钱。她很想摆脱这种靠信用卡过活的日子。
两个理财知识点
1.过度负债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负债管理,当收入增长抵不上支出的时候,家庭就会陷入负债循环。小芳的家庭就属于过度负债。
这也和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负债管理的教育有关。我们小时候只会问父母要钱,却从来不问钱是怎么来的,而他们也很少和孩子讨论“如果你以后没有收入了,该怎么办”。
尤其是许多“90后”似乎不太担心收入问题,毕竟对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还有父母这个靠山。
在这种状态下,类似于小芳的情况就会出现——喜欢提前消费。可他们没想到,当自己有了孩子,当父母开始变老、容易生病的时候,家庭的压力是这么大。
其实,只要稍稍计算一下负债的成本,小芳大概就会克制住提前消费的欲望。
先来说说信用卡。信用卡是有免息期的,只要按时还款,就不会产生利息。但若出现以下4种情况,就要支付利息:
(1)若想分期还款,就要支付分期手续费;
(2)若过了免息期还款,即逾期还款,会产生逾期利息;
(3)若只还最低还款额,也要从消费日开始计算利息;
(4)若提现,从提现那天开始计算利息。
在第一种情况下,各银行按不同标准计算分期手续费率,比如有些银行12期的分期手续费率为8.64%,转化为年利率约为15.95%。计算公式是:年利率=24×F÷(n+1)(F为期数对应的费率,n为期数),即24×8.64%÷13≈15.95%。
在第二、第三和第四种情况下,银行一般按0.05%的日利率来计算,年利率为18%(银行通常以1年是360天为基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是:年利率=月利率×12=周利率×52=日利率×360,即0.05%×360=18%。
花呗、京东白条与信用卡类似,只要按时还款,不会产生利息;但若分期还款、逾期或只还最低还款额,那收取的费率和信用卡的差不多。
而纯粹的借贷平台,如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它们的利率一般会更高,年利率超20%的也有。
我统计了一下各平台的借贷利率(截至2020年8月):借呗日利率为0.015%~0.065%,年利率为5.4%~23.4%;微粒贷日利率为0.045%~0.05%,年利率为16.2%~18%;京东金条日利率最低为0.025%,即年利率约为9%,年利率最高不超过36%。一般来说,借呗和京东金条的最低年利率要优质客户才能享有,其他的客户一般是16%~20%,年利率非常高。
以前,民间借贷的年利率红线是24%~36%,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8月20日的新规,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上限设定为最新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按2020年8月20日公布的最新一年期LPR为3.85%计算,借贷的年利率上限为15.4%(见图1-3)。
图1-3 LPR品种历史走势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LPR每月20日变化一次,如果持续下跌,受司法保护的年利率上限也会持续下跌;反之,就会持续上涨。
不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下文简称《批复》),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这7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其因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此《批复》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如此看来,《批复》对信用卡、借呗、微粒贷等的影响估计不大。但若不属于这7类地方金融组织的平台,仍然会受到民间借贷新规的约束。
其实,无论贷款年利率是24%还是15%,对个人来讲,都是不低的。你想想累计滚动多个年利率为15%的贷款,压力得多大。总之,“利滚利”的贷款还是不借为妙。
举个例子,我们就会更明白了。如果你借10万元,按15%的借贷年利率计算,一年要还1.5万元的利息。但你一年能通过这10万元赚到1.5万元吗?
存银行?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一般是1.75%。买国债?2020年储蓄国债5年期的利率是3.97%。买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比较低的产品利率是3%左右。买股票?买基金?这些都是中高风险投资,难保一年的收益率肯定有15%。
这样你就明白了,千万不要听信某些借贷平台,说借1万元每日只需还4.5元就以为利息很少,实际计算一下,你就知道年利率有多高了。不然,你辛辛苦苦赚的钱都用来帮某些借贷平台打工了。
有个小提醒:现在花呗、京东白条、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平台的借还记录,都会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1]中体现,它们会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呈现,也许会在你的征信报告中留下小额贷款记录。
想知道自己的征信情况,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www.pbccrc.org.cn),进入“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二是通过各大银行的手机客户端进入征信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建议不要自查太多次,一年查1~2次就好。
2. 适度负债
那么,我们就不能借钱提前消费了吗?不是的,适度借钱是可以的。我们可用“28/36经验法则”来判断负债是不是适度,各银行也在提倡这个概念。
“28/36经验法则”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相关支出(包括房贷还款、物业管理费、房地产税、房屋保险等)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个人或家庭的总负债(房产相关支出加车贷加信用卡负债加网络小额贷款加其他负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
举个例子:李先生的税后年收入是20万元,按照“28/36经验法则”,他每年的房产相关支出不超过5.6万元或每月不超过4 667元,其他个人负债每年不超过1.6万元或每月不超过1 333元。如果李先生能够获得30年期、每年固定利率为5.5%的贷款条件,那么李先生的合意贷款[2]在82万元左右。
表1-1是用贷款计算器算出的年收入为5万元、10万元、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对应的合意贷款。
表1-1年收入和合意贷款对应表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手册。
如果发现每年的贷款支出(包括因贷款而产生的各项费用)超过当年总收入的36%,你就要适当进行收缩调整,避免过度负债。
德国作家博多·舍费尔写的理财入门书《小狗钱钱》提到了过度负债的情况。书中主角12岁女孩吉娅的父母认为负债不好,希望尽量多地还房贷,导致他们家每个月还房贷的钱占收入的50%以上,家里根本一分钱也存不下来。吉娅的理财导师小狗钱钱说,她的父母应该支付许可范围内最小的分期付款数目。
后来在小狗钱钱的主人金先生的引导下,吉娅父母把房贷占收入的比例降到了32%。这样,他们每个月手头都会有现金,其中一半钱存起来应急,另一半钱用来理财。
原来的过度负债,导致吉娅父母为生活所累;现在的适度负债,不仅让整个家庭的每月负担减轻了,还能攒下钱,全家都非常开心。
[1] 报告里记录了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非银行信息。报告中的信息将会影响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
[2] 是经双方协商,一致对利率、合同金额、还款方式等进行约定,双方也可以协商解除贷款关系。
婚姻经济学:好好理财,比嫁个好丈夫更重要
我要赶紧找个丈夫嫁掉!
30岁之前,很多女性最大的困扰是——如何嫁出去。你有没有同感?
在我26岁的时候,老爸、老妈以及身边的各种亲戚就开始催婚了:“还没找到男朋友?赶紧找一个人来结婚、生孩子啊。”
关键是,我身边的同学、年龄相仿的同事,也是一个接一个地结婚,我每次收到喜帖就像收到“红色炸弹”一样,提醒自己:“咋还不嫁呢?”那时候的压力大到自己恨不得随便找一个差不多的人嫁了。
我的闺密小雯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匆匆和一位对自己很好的男生结婚了。那个男生对小雯好到只要她一举手想喝水,水杯就递到她面前的程度。她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男生陪玩陪乐不在话下;若小雯身体不舒服,男生更是照顾得体贴入微。
这让还没从上一段失败恋情中恢复过来的小雯,仿佛找到了依靠。就这样,在30岁之前,她把自己嫁了出去。
刚开始的婚姻生活也是甜蜜的,很快,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可当生活归于平淡,当丈夫忙着赚钱,当房子从两室变成三室,还雇用了一个住家阿姨时,小雯并不快乐。
丈夫忙得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陪她了,而且两人的夫妻生活特别少,可以按年来计算。一开始小雯还以为丈夫有外遇了,调查一番后,她发现并非如此。但这幸福之事就是提不上日程。
后来,小雯扪心自问:“我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我想要一个只管给自己钱的丈夫吗?”
于是她开始练习瑜伽,发现运动能治愈心灵。后来,她成了一名瑜伽教练,这不仅能让她自己快乐,也能让更多人快乐。
小雯逐渐意识到,她和丈夫之间的不和谐,其实是因为她摆错了丈夫的位置。丈夫就像她的浮板,她当年因为失恋而找到了他,当她慢慢能依靠自己的时候,却对浮板有了各种要求。可是,她没想过浮板的功能本来就很单一,并不能满足她不同层次的要求。
也就是说,小雯在错的时间找了错的人结婚。就这样,在她重获力量的时候,她和丈夫离婚了。她什么财产都不要,只要求孩子归她,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由丈夫支付到孩子成年。
小雯的公婆都感到很疑惑,这个家庭没有第三者,为何他们非要离婚?
小雯心里却非常明白:自己之前陷入的是“30岁的魔咒”,现在她要过自己的生活。小雯后来开了一家瑜伽馆,生意不错,正在做加盟店。
我也是过来人,大多数女性很难逃过“30岁的魔咒”,匆匆结婚的大有人在。但关键是结婚生子后,你该如何面对婚姻。
婚姻不是你的唯一,自己的生活才是你的唯一。你想过成什么样子,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前提是你有经济基础,就像小雯,她是从瑜伽教练开始做起的,到开一家小店,再到做加盟店。我见过太多女性说丈夫不好,却没有对自己进行任何改造,经济上依然依附于丈夫,最后也只能长期忍受着婚姻的不和谐。
简而言之,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好好理财或者好好找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比嫁一个好丈夫更重要。
两个理财知识点
1. 沉没成本
你嫁了人,但婚姻不幸福,而你又不做出任何改变的话,其实你正在被沉没成本吞噬。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概念,即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比如一个项目,明明已经亏钱了,投资者却想着之前的大额投入,始终不愿意放弃。
比如赌客去赌场下注,虽然输的金额已经超过自己的底线,但想着时来运转,自己还会赢回来的,又继续赌下去,结果越输越多;比如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一直没得到升迁,但你觉得为工作付出了很多,又不想跳槽,于是就把自己的青春耗在那里了。这些都是沉没成本运用到生活中的例子。
在股市上也是一样的。你买入一只股票,刚买的时候赚钱了,股票没过几天开始下跌,而且越跌越多,你不舍得卖掉就放在那儿。过了几年,你发现股票并没有什么起色,你就更不想卖掉了,想着反正都放了这么久。
“金融大鳄”索罗斯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分享过对沉没成本的看法:“我不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挽回损失,避免这种陷阱的最好方法是自问,如果手中没有这只股票,或者另外给你一笔钱,你会做出同样的投资决策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卖了它,不能仅仅因为被套住了,为了心理上所谓的‘摊低成本’进而做出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
也就是说,当你发现这只股票已没有投资价值,这份工作不值得你为它拼命时,你就应该立即止损离场。
这也是聪明的投资者的做法——当机立断、及时止损,不会因为自己之前投入的时间、精力与资金而迟迟不愿意放手。就像小雯,在婚姻中待得越久,她的沉没成本就越高。幸好她清醒得比较早,离婚让她摆脱了沉没成本。
插一句话,中国的很多夫妻不愿意离婚,是因为不想影响孩子的成长,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每天的冷眼相对或恶言恶语更会让孩子陷入不安状态,并对婚姻产生心理阴影。
对孩子来说,真正的幸福不是勉强维持的家,而是父母即使分开,依然很爱孩子的完整的爱。
2 .机会成本
小雯当时选择结婚其实也是机会成本使然。机会成本泛指在做出一切选择后其中最大的损失。
比如当时选择30岁前结婚,小雯就错失了可能遇到的更合拍的人。同理,她选择两年后生孩子,就错失了工作上的升迁机会;她选择离婚,也错失了原本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的主妇生活。
机会成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明显的是各种免费活动,如免费午餐、注册送礼包等。这些看上去是免费的,但实际上你付出了时间或者个人信息,这些都是机会成本。
生意上的合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因为贪便宜找了一位合作方,结果对方特别不靠谱,最后我们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错失了发展项目的最好时机。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一个关于机会成本的故事。
几十年前,有人向我推荐300股贝尔里奇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只要115美元。我了解了这家公司之后,觉得这是一笔非常好的买卖。我买了这些股票,因为我手头有钱。
过了一天,对方又向我推荐说还有1 500股可以买,以同样的价格。然而,这时我没有现金了,需要卖一些其他股票。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我感觉比较麻烦就没有买。
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没买那1 500股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股价后来涨了很多。这个错误加上机会成本大概让我损失了50亿美元,不然我现在就会增加50亿美元的财富。
简而言之,你选择了这只股票(基金),可能就会错失另一只股票(基金)。所以,我们在投资前要了解好这只股票(基金),并问清楚自己:“我们买的理由是什么,愿意继续购买吗?若下跌还会继续坚定持有吗?”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