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18年(2020年信托总规模)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晏晗、王和俊)2022年3月份以来集中爆发的这一轮的疫情对经济及信托业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从本轮疫情的确认人数数据及全国各地出台的疫情管控措施来看,这一波疫情确诊人数众多、波及范围广且防控措施的影响程度大,疫情带来的直接冲击以及相应的间接影响明显影响了经济的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
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GDP增速、抬升失业率以及对宏观政策产生约束。在GDP增速方面,通过“高德拥堵延时指数”与GDP的线性回归模型预计本次疫情对二季度GDP产生的直接冲击为-2.16%(暂未考虑间接影响,间接影响更大),预计二季度全国GDP增速在3.34%—4.46%。在失业率方面,疫情的爆发叠加今年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使得以青年失业率为代表的失业率数据显著抬升,失业问题若持续发酵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蝴蝶效应”的影响,疫情冲击导致的高失业率是重要且紧迫的政策约束变量,“保就业”成为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在宏观政策层面,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倒逼后续更多的稳就业和稳增长的政策出台,参考武汉疫情爆发后的宏观政策以及2022年4月份以来国务院和各监管部门密集召开的会议和下达的指示来看,预期后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基建、地产、消费是稳增长的主要方向。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和间接效应来影响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全世界高度互连互通的背景下,当今世界呈现出相互依存、快速变化以及高度复杂性的三大特征,使得传染病与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人为环境灾难、粮食危机、气候行动失败、社会动荡、国家治理失灵、国家间冲突、全球治理失灵、国家崩溃等事件之间存在间接联系和潜在因果关系。当今世界的这三大特征使得疫情会通过一系列的直接冲击、间接冲击、连锁反应、网络效应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史是病毒伴随且持续与传染病抗争的历史,其中14世纪爆发的黑死病、15世纪末爆发的天花病毒、19世纪爆发的的霍乱以及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为影响较为严重的大流行疫情。以14世纪爆发的黑死病为例,黑死病疫情的冲击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导致了后面欧洲社会的连锁反应:包括文艺复兴、纺织业兴起、庄园经济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并催生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由此我们提炼出疫情对经济长期影响的两个根本逻辑:(1)疫情带来的一系列间接影响的叠加带来的影响远比直接影响要大;(2)疫情带来的冲击所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最终影响了经济的长期趋势。
疫情是一种典型的极端事件,这一类极端事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可以归纳为四个维度:(1)加速并放大宏观经济中原有的趋势,比如大部分行业的头部聚拢效应和数据化进程;(2)出清宏观经济系统中原来存在的问题,比如上海疫情体现出来的供应链和物流上存在的问题;(3)孕育新的公众习惯,比如各种线上的新消费习惯;(4)改变社会公众的心智模式,比如居民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厌恶程度显著上升。
全球范围来看,疫情的爆发降低全球经济增速、提高全球失业率中枢并对全球化供应链产生显著的冲击,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同比深度下滑3.1%。其中发达经济体下滑4.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滑2.1%,在这个背景下国家主义和贸易保护抬头,全球化进程开始退潮,以RECP为代表的供应链的区域化和本土化开始替代全球化。在中美关系层面,疫情的冲击使得美国加速向外部转移经济发展压力的国内的矛盾,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密集出台对国内企业以及个人的打压政策,中美对抗的进程进一步加速。具体到国内,疫情的冲击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为代表的会议在疫情发生以来密集召开,以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反垄断监管、大一统市场、数字政府建设等为代表的政策制度不断推出,深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加速。从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上来看,疫情的冲击叠加人口老龄化和自动化替代,未来亟需新型工作业态和产业来容纳失业人群,儿童保育、老人护理、健康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疫情的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步衍生出社会对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需求,叠加一系列政策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以数字化办公、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线上消费商业模式为代表的创新开始加速扩散。除此之外,疫情的冲击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崩溃等极端事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疫情冲击的警示之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各个国家经济规划的核心议题,ESG战略和利益相关者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亲自然和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同时社会公众的的风险意识上升,风险偏好下降。
在对信托业的影响层面,疫情通过直接冲击和影响、资本市场、特定产业、行政资源分配、宏观经济政策、企业投融资需求、个人投融资需求、心理偏好等多个路径对信托行业、信托公司的经营以及信托业务产生显著的影响。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分析认为,疫情对信托业可能至少产生以下八大影响:
(1)疫情以及防控政策带来办公、尽调、市场营销和面签工作的效率下降,从而显著增大了信托公司的经营难度。用益信托网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环比2021年第四季度下降14.24%,同比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49.36%;
(2)疫情对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并占据了较大的管理资源,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迎来短暂的窗口期。2022年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定调:审慎出台收缩性政策,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3)在疫情背景下的失业率、经济增长、汇率的三重刚性约束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大概率事件。2022年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建和新基建相关业务迎来发展的机会;
(4)疫情进一步加速房地产行业的出清,未来更多的地产公司和地产项目将迎来暴雷,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并购业务和REITs业务迎来机会;
(5)疫情提升了人们的储蓄倾向并使得失业率显著抬升,对消费金融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6)疫情使得国内经济和消费疲软,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7)疫情对资本市场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截止到2022年4月24日,银行理财子存续产品破净率达到12.74%,疫情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冲击影响存续标品业务与自营业务的经营业绩,同步带来新增资管业务的机会;
(8)疫情同步带来对于家族信托、薪酬福利信托和慈善信托需求的显著抬升,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家族信托两年期间的平均年化增长率为75%,建行、中行、招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将家族信托作为拉动私行业务增长的重点,建立家族财富管理服务生态圈,疫情同时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刺激了家族信托的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