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低于压力位很多可以买(股票到压力位时一般会怎么样)
3月17日,《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第一期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证券报》携手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博道基金共同调研,洞察、分析基金投资者真实的投资体验,探索科学衡量基民投资获得感的方法和体系,寻找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方法和途径。
基民的获得感本身是一项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此,除了根据基金公司数据进行的客观统计分析,我们同样珍视万家灯火中,每一份投资者的真情实感。报告发布同日, “基民·有感而发”征文活动随之启动。
自活动发布以来,我们收到了许多基民朋友的真挚来信,其中有与我们分享投资心得的,有向专业人士提出疑问的,甚至还有结合投资经历创作了一段“快板”的。小编整理了近期一部分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到基民盈利洞察报告后
大家这样说
本期基民获得感报告中,对于基民的收益表现和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许多基民表示颇有同感。
@AllenWang:
报告中表示,“平衡型的基金,基民持有收益率最高”是符合人性的,因为它在过程中让普通投资者少了很多盈利的兴奋和亏损的不安,于是更能耐心长期持有。
@wangyibo:
我看到2019年基民收益率低于基金收益率的时候我笑了,我的确就是这样,上半年涨了比较多之后我就抓紧卖完了,然后下半年的基金行情就完全没有把握好。
@Pkuwzp:
作为基金投资者,我深刻理解买入基金的决策是相对容易的,我们有很多清晰的标准去选择好基金,但是卖出基金的决策却没有很好的可供执行的标准,一般投资者还是听风就是雨,别人都在卖自己就卖了,所以最后投资效果不如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那么可观。
@Versace:
基金总体是合理的一种理财,需要长期坚持。几年前接触基金的时候有一年跌了35%-40%,心态几乎崩溃。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说的是,没有大V,战胜自己的只有心态和坚持,坚持价值投资。
@金樽炫满堂:
都说时间是抚平伤痛最好的良药,同样,时间也是获得投资收益的良方。这个世界没有比坚持更重要的品质,只有日积月累才会引发量变到质变。我们都知道春播秋收的道理,可我们很少能忍耐这一过程。良好的心态无疑是投资成功的不二法门,认准了目标就要契而不舍的一以贯之。随着行情好转,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
@猫咪:
回顾2022年,基金投资真的是一波三折,我是全年熬过来的,没有在快速杀跌的时候斩仓。有几点感触:
· 选择和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仓位很重要。这个关系到大跌之后晚上睡不睡得着,会不会失去理智操作变形,在底部割肉斩仓。
· 对持有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要比较信任,这样才能在逆风期能够有信心陪它一起度过。
· 股债平衡策略始终有效。我选的是8债2股策略。除非经历长时间的股债双杀。大部分时间还是能获得正收益的。
· 相信常识,相信国运。因为相信,才会看到。
小编观点:
面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投资目标。由于年龄、生活、工作的影响,每个人的资金流动性、个人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都会不同,了解自己的生活计划才能做出保守、稳健、平衡或更为积极的投资规划。投资者们可以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方能拥有一个较为健康的心态,理性评估,静待时间的玫瑰。
如何在投资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饭团团:
我投资基金已经有超过6年的时间,从起初的只会看历史收益判断基金好坏,到现在主要看基金经理、看基金公司、看历史回撤,分析夏普比率,并逐步开始资产配置。学习的过程很快乐,让我不再投资心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长期投资的理念。
@TK老杨:
我从2020年开始接触基金,一直都想通过择时来低买高卖,获得最高收益,然而一次次总是追涨杀跌,获得的是负收益。一直长期没有操作的基金反而涨了很多,但是买的太少。后来尝试定投,收益逐渐稳定,可以逢低吸筹。在大盘的相对低位开始定投,或许这样可以力求获得收益的同时减小波动。
@雨日蒙蒙:
85后的我,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我总结了三条经验:其一,我第一次接触投资是从买股票开始,在营业厅跟着大爷大妈们学习。那时候,我真的啥都不懂。所以到2015年,我认为普通人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不适合直接投资股票。其二,要学习规则。开始买基金,因为不懂规则,我是买基金和股票一样短线操作,结果是基金不赚钱。其三,要控制资金投入。我2018年开始买基金,持有至今,因为在2022年上半年我是没控制好资金周转,盲目补仓,结果下半年没有资金买入。
@知道者:
我从2003年工作后开始投资理财。初期主要买入货币基金。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学习了基金的相关知识,对基金投资风险有了较多的了解。逐步买入债券型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和恒生指数基金。目前,权益类基金占40%,固收类基金占60%。2022年总体收益率为5%,自己还算满意。2023年,国内经济将逐渐复苏,考虑增加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当市场下跌时,逐步建仓,争取收益超过10%。二十年的基金投资经验告诉我,购买基金一定要综合考虑基金收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流动性需求。对于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配置比例,做到长期投资,适度调整。
小编观点:
投资中的成长,一方面,体现于心态的修炼。投资中的追涨杀跌总是难以避免的,不少基金持有人体验不佳是因在高位时盲目申购基金,而在下跌中急忙赎回,导致最终的投资亏损。或许很多人以为投资最重要的是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时点,比如在价格最低时买入,在价格最高时卖出,做一个完美的“波段”。但从更长周期来看,选择基金时可以把考察时间拉长,尽可能地参照长期的历史业绩及抗风险表现。
另一方面,当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曾说过:“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谋求一种平衡,而非单纯追求收益最大化。资产配置的原则是均衡配置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比如债券与股票就是相关性低的两类资产。格雷厄姆提出了著名的“股债平衡观点”:股票和债券的配置都保持在25%~75%,如果是权益牛市,就增加股票型基金比例,反之增加债券型基金比例。资产配置平衡就跟营养搭配均衡一样,短期作用可能不明显,但长期作用显著。
关于基金投资的小窍门
许多人提到了“定投”
@王小荣:
投资基金多年来的体会是——不要在大家都买时跟风买入,可能一买就下跌了;不要在亏损严重时卖出离开,可能一卖就卖飞了;定投是个好方法,不管是摊平成本还是增加投入资金;选择持有一个好产品。
@诗酒花:
我的理财习惯就是坚持投资权益类的基金,现在布局权益类基金或许正是时候。我的投资经历是从2008年开始的,当时刚参加工作就开始接触基金了,因为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银行理财经理推荐我开始申购基金,理财经理就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每月固定申购几百元,后来慢慢体验到基金定投这种投资方式是非常好的。现在我的定投方法还是每月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来强制定投,而且不能中断,一发工资马上就定投基金,不能等,以免自己又花掉。在物价飞涨的时代力求让自己有更多的资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今年我也会继续坚持定投基金。
@人生如梦:
都说只有长期投资,基金投资者才能真正赚到钱,而短期跟随市场买入卖出,追涨杀跌往往亏损累累,但是真正能做到心无旁骛,长期投资的人又有多少呢。要说能让我坚持长期投资的方法,唯有基金定投了。2018年1月,我正式开始了基金定投生涯: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00元钱投入一只优质基金。可是2018年市场持续向下,心情越来越焦虑。年底一盘算,累计投入了12000元,基金账户亏损了将近2000块,大概亏损15个点。转机在不久后出现,2019年年初市场开始回暖,我见识到了坚持定投的威力:我不仅比沪深300更快回本,而且一旦市场开始回弹,投资收益增长得非常快速。这令我意识到:前面买入的每份基金份额,就像一颗颗种子,它们在冬天积蓄能量,等到春天到来,就会破土而出。
@股碁薄發積歩跑:
定投在我看来是初入基金市场的基民最好的选择。我自己投资基金也有两年多了,深有体会。2017年接触基金,当时行情好,买什么都赚钱,觉得来钱容易,就经常无纪律追高,动不动就加仓,生怕错过上涨。结果是2018年一直到2019年年初急剧下跌,和反复震荡,赚的那点钱全图出去了不说,本金也折进去不少,那个心疼啊。重点是,明明知道2400点是很好的投资点位,可以多吸纳便宜筹码,可是自己资金上却因为前期追高,都套进去了,没有多余的钱收集筹码,现在想来仍然觉得非常可惜。2018年年底的时候,开始了止盈定投,一直到现在,收益还不错。也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了简单配置,货币基金、短期债券、二级债券,股票基金都有配置,在震荡市和向下的行情里,抗跌能力比原来好多了。基金投资真的是实践出真知,不断的总结和尝试,最后总有一套方法适合自己,持有优质的基金,一定要坚持。
小编观点:
基金定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如每月8日)以固定的金额(如500元)投资到固定某一只开放式基金中,常见的定投方式有周定投、月定投。定投门槛较低,每个月几十元、几百元都可以轻松投资,是一种 “懒人投资”,能够有效规避“择时”的难题,尤其适用于震荡行情。
定投之所以具有“熨平”市场波动的效果,是因为在基金净值高时买到的份额数少,净值低时买到的份额数多,从而摊平风险,让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市场指数的起起落落,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定投同样会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但是在时间的考验下,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单笔投资而言,定投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
基民们正在关心哪些问题
@米兰卡卡:
2022年成长板块出现了不小的调整,请问怎么看待2023年的投资机会?
兴全合润基金2022年报
观点:
2022年国内地产周期走弱,靠基建投资托底,各种因素叠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从而制约消费回暖。俄乌冲突突发使资源品价格上涨较多,增加企业成本。海外通胀持续,美联储仍在加息周期,这些因素均对资产定价产生负面影响。
2023年年初,国家对GDP的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明显高于2022年的3%的增长。年初后地产销售呈现好转迹象,地产开工、竣工均有修复预期;基建投资仍呈现稳健增长,而制造业投资相对强劲,投资端呈现复苏迹象。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板块股价低位运行,消费、白酒、计算机、通信等板块年初有所反弹。
未来我们一方面在周期逻辑向上时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在电子、半导体、消费等行业中寻找风险收益比长周期合理的品种进行组合配置,以为投资者创造合理的中长期价值为首要宗旨。
注:观点来自于兴全合润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年度报告
@℘小铃铛:
持有新能源已经553天了。虽然长期来看,我国是少油,缺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转型的基本需求,但是这个转型需要5-10年么,对于新能源我应该继续定投吗?还是应该转换其他赛道呢?
兴全合泰基金2022年报观点:
站在当下,市场信心仍然脆弱,但展望未来,我们对股票市场相对乐观,要相信周期的力量,这种周期的力量既包括国内的经济复苏,还包括很多行业的政策监管周期,也包括消费者信心、投资者情绪等情绪指标,以及海外流动性等外围因素,以上要素均有望从底部展现出好转趋势。同时,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了新能源、电动智能车行业内很多公司盈利韧性和成长空间。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权益资产。
注:观点来自于兴全合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 年年度报告
@梦醒如初:
最近硅谷银行破产,有人说会重蹈“雷曼兄弟”的覆辙?
研究员何悦观点:
硅谷银行事件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比较小,硅谷银行事件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四点较大的不同。首先,与雷曼兄弟相比,硅谷银行体量不大,硅谷银行总资产规模在2000亿美元级别,远低于2007年雷曼的6390亿美元规模。其次,硅谷银行的资产业务没有雷曼兄弟复杂,业务链条短、不具备很高的交叉传染可能性。硅谷银行表内持有的是大量美国国债和MBS,不同于2008年,银行大量底层资产为次级资产的衍生品。第三,现今金融体系的杠杆并不高,且大银行的经营相对稳健,投行背景的银行广泛使用利率掉期等对冲工具。第四,此次美国政府的处理比较及时。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爆发后,两天内FDIC就出面接管,四天后美联储出手干预。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即为央行在发生金融风险时必须迅速反应,果断干预以防止金融风险扩散。”
@樊国莉:
疫情刚过去没多久,先是信创、后是chatgpt都火起来了。这些突然爆火的板块投资价值如何?背后的潜力怎样?会不会有较大安全性隐患?作为个人投资者需要做出怎样的投资策略的调整?
研究员朱可夫观点:
AI带来了基本面的重大改变,对软件行业本身的重塑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方向,但肯定将带来智能化能力供给门槛的降低,AI技术将大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决定性技术的出现时刻,市场阶段性会伴随着泡沫起伏。
事实上当前在海外已经能够看到生成式AI技术重塑产品和场景的例子。目前来看AI在文本、办公、医疗、教育等多个场景均会快速应用。
软件公司分两类,一类是依赖人力做定制化产品的,另一类是标准化产品但是竞争激烈,后者往往能够独占一个比较好的场景,后者是更容易应用AI技术的。投资者希望能够找到能够形成产品力强势、尽量实现标准化、竞争格局好的赛道。伴随着大的技术变革或者商业模式变革(比如项目制转云订阅、AI技术的进步);叠加国家级的政策支持,将会带来整体估值水位的进一步提升。
研究员陈泓志观点:
由微软的ChatGPT带动的AIGC需求对服务器、光模块及算力相关芯片的增量明确。在国内外互联网巨头都在大力布局的情况,很可能是新一波科技创新大行情的起点,包括云端计算的AI芯片、服务器高速互连接口芯片、边缘计算应用高端SoC芯片、先进封装的Chiplet需求都将在未来3-5年显着受益。
我们还收到了一段快板:
@屈国杰:
闲言碎语不多谈,
今天把基金的故事唱一段,
我与基金喜结缘,
要感谢媳妇把线牵,
我是普通的百姓,
既非富来又非官,
每月的工资不算多,
没车没房没资产,
结婚成家后压力大,
买房是我最大的心愿。
看别人炒股票能赚钱,
不了解其中的风险,
兴冲冲去购买了股票,
一下子赔了好几万;
想中大奖买彩票,
研究走势到夜半,
身心俱疲又失眠,
最大的奖金几十元,
复式倍投都用上,
与大奖始终都无缘;
想把钱存进银行里,
认为这样最保险,
但银行利率年年降,
房价年年往上窜,
住房梦越来越遥远,
向媳妇交出财政权!
好在媳妇爱理财,
买基金有自己的经验。
这两年情况有好转,
房价不再节节攀,
今年市内一处小区新开盘,
好机会出现在眼前,
和媳妇一起把房看,
早买新房把家安。
老百姓手中有了些闲钱,
不知道如何投资把钱赚,
投资基金持长线,
我用自己的经历来推荐。
这正是:
基民有感而发来分享,
满满的都是获得感,
说一段快板书来做宣传,
共同迎接新明天,新明天!
活动还在继续,期待更多的精彩来信!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相关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相关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本文基金经理观点均摘录自兴证全球基金各基金2022年年度报告,具体观点详见报告原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投稿者参与兴证全球基金的本次投稿活动,视为对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授权,即兴证全球基金可以在公司自媒体平台、其他合作媒体平台、印刷物等媒介上使用投资者提供的相关素材(包括头像、照片、文字等)。感谢参与者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和支持。活动过程中收集的参与者其他个人信息仅供本次活动使用,我们将严格保密。本活动解释权归属于兴证全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