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余额未划入(社保卡未划入金额怎么回事)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医保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不再计入个人账户。我想知道差别有多大?”
最新的医保改革改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
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个人账户里的钱变少了。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几项变化,也跟大家息息相关。
这次职工医保改革改了啥?先给大家划个重点:
原来的规则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具体比例一般为三七开:即30%划入个人账户,70%划入统筹账户。
现在的规则是:原来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中划归个人账户的30%没有了,100%划入统筹账户了。
可能光这么说,大家还不知道影响到底有多大。
就以上海为例吧,医保部分,企业缴费比例是9%,个人缴费是2%。
也就是说,原来有4.7%(9%×30%+2%=4.7%)最终能划归个人账户。
改革后,能划归个人账户的只有2%了。
钱,一下子少了一半还多。
各地的缴费比例略有差异,每个人的工资不一样,缴费基数也不一样,所以,少的钱数也不一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工资越高的人,减少得越多。
医保改革,要做的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比如肉眼可见的,是药的价格下来了,很多抗癌神药被纳入医保范围,大家拍手称快。
但报销得多了,钱从何而来?
除了砍价省钱,还得扩大资金池。
归根结底,基本医保还是一种互助共计机制,最终,还是来自于我们每个人。
从只能我们自己用的个人账户拨走一部分,归入统筹账户,大家一起用。
统筹账户的钱变多了,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参保人的福利就会变好。
未来,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和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用,将会被逐步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政策范围内,医保的支付比例将从50%起步。
就拿北京来说,北京的医保福利待遇其实挺让人羡慕的。
不但个人账户的钱能从医保存折里取出来,随意支配,去医院看门诊,医保也能报销。
但其实北京能这么好,也是有原因的。
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按照下列标准划入个人帐户:
(一)不满35周岁的职工按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的0.8%划入个人帐户;
(二)35周岁以上不满45周岁的职工按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的1%划入个人帐户;
(三)45周岁以上的职工按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的2%划入个人帐户;
(四)不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3%划入个人帐户;
(五)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划入个人帐户。
0.8%-4.8%,跟30%比是很小的比例。
就是因为北京划给个人的钱很少,才让北京医保公共资金池的钱多,福利待遇才好。
但更多的地区,通过提前分配的方式,把单位缴费部分提前划给了个人,所以去医院看门诊,只能刷自己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想用医保报销,只能住院。
这轮改革后,对更多地区的参保人来说,门诊医疗负担可以减轻,医保的获得感会更强。
但我们也要了解,本质上,医保缴费的主力是中青年人,这些人去看门诊的机会相对较少,更多的还是老人是看病的主体,而且,政策也提到,会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所以,还是存在年轻人补贴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人补贴体弱多病的人、高薪补贴底薪的。
前面刚刚说了,目前,个人医保账户资金能自由提取的地区非常少。
猫妹知道的,有北京,还有天津。
绝大部分地区,想用个人医保账户的钱,除了去医院看病,就是去药店买药。
比如猫妹家的老人,每次回老家都会往回背药。什么感冒药、拉肚子药、止痛药,用到过期都用不完,甚至孩子小的时候还会带维生素D然后送给小区的邻居,就是因为觉得那钱放着浪费,只能躺在账户里静静地缩水。
这也是为啥,之前很多药店会偷偷地卖大米、洗衣液、手纸。
目前,医保局也在想办法帮大家盘活个人账户资金,比如有些地方允许个人账户在定点医疗机构购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外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买康复、理疗、体检等项目,或者用个人账户的钱投保指定商业健康险。
但是,还是不够实用。
因为个体对医疗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在一个家庭里就存在巨大的不均衡。
年轻人身体底子好,基本上一年去不了几次医院,买不了几次药,但医保交得又多,就存在大量的沉淀资金。
而家人一旦进入老年期,生病不断,可能每年都会住院若干次,或者一旦生了大病重病,那点医保账户资金又不够用。
真的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而很多年轻人会把医保卡交给家里的老人用,合情合理但不合规合法。
但改革后,这样的使用就没问题了。
医保个人账户将允许家庭成员间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也将探索用于家属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等个人缴费。
全家人的个人账户资金注入到一个池子里集中使用,增强了家庭整体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减少了浪费成本。
所以,总的来说,这次改革,对大家有利有弊。
对不用交费的老人友好,对病人,友好;
对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对高薪人士,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