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Oasis、Arweave、Mina为例:探讨Web3时代数据计算的可能范式_国盛区块链研究院_火星财经
原标题| Web3.0程序应该跑哪里?
文|宋嘉吉任鹤义
在web 3.0时代,互联网的基础并不都是基于区块链,数据计算也走的是公链的“独木桥”。 考虑到数据计算的效率性问题和作为不同基础的程序语言环境,Web3.0时代的数据计算基础层将是复杂多样的环境。 因此,如何解读区块链时代的数据计算效率成为新一代计算范式的重点方向。
Web3.0时代的区块链基础架构,仅有共识机制的创新和交叉链是不够的,产业链/链外计算(off-chain )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大趋势不可能有三角的束缚,探索在链外计算中采用偏中心化等手段可以获得更高的扩展性。 该方案的关键是如何使链外计算结果在链上达成一致意见,通过TEE、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手段将链外数据计算结果返回到主链以达成一致意见和安全。 本报告分析以Oasis、Arweave、Mina等链下计算模型为例,分析了Web3.0时代的数据计算可能范式,以及如何实现链下、链间数据计算协同的可能方式。
以性能为中心的升级,公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1)共识机制的探索。 共识机制虽然经历了从POW到POS,再到各种POS机制的改进,试图解决公共链的可扩展性问题,但仍然受制于不可能的三角
2)交叉链尝试通过多链装载APP应用。 交叉链需要多条公共链来解决数据的托管和计算的执行,以考虑到一条公共链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对于即使跨越链条也不能束缚行业的三角必须取得相应的平衡
3)通过Off-chain (解链计算、解链计算)释放主链负担已成为趋势。 从以太网2.0的切片到L2网络,所有的工作都只是以如何释放主链的负担为中心进行。 总体思路是脱链/链外计算,将计算(存储等资源消耗)与保存证分开。 去链计算最核心的问题是链上链下的数据验证问题,或者说是如何使链下的数据计算在链上达成共识,使这种方式为去中心化用户所相信。
本章介绍了三个典型的脱链计算项目: Oasis、Arweave的SCP模式和MINA生态的Snapp。 从这些不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窥见Web3.0世界数据计算实现方案复杂性的真正一面。 未来的Web3.0世界,可能不是理想的雄链独木桥,而是纷繁的百花齐放。 在
web2.5时代,如何在两种生态之间共享数据,如何跨两种生态运行程序,两种生态系统融合成为时代的刚需。 在中心化世界和中心化世界共享数据,将推动预言机器类应用的巨大需求。 Web2.0时代的数据和APP在通往Web3.0时代的道路上长期存在而且,继续与Web3.0融合的——数据在所谓的新的Web3.0 APP生态和当前的Web2.0生态之间共享,APP应用在web 3.0和Web2.0系统之间工作(Web2.5时代)。,用户同时属于两个生态世界。 另外庞大的Web2.0时代的数据资产和计算方式将继续长期存在它们必须构成Web3.0时代的一部分。 关于这部分数据和计算如何与区块链主导的新生态融合同时,如何协调数据的存储、网络、计算内存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调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问题不是光靠交叉链、预言机就能解决的。
风险提示:区块链商业模式落地不可预期的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一、核心观点
在web3. 0时代,互联网的基础并不都是基于区块链,数据计算也不都是走公链独木桥。 考虑到数据计算的效率性问题和作为不同基础的程序语言环境,Web3.0时代的数据计算基础层将是复杂多样的环境。 因此,如何解读区块链时代的数据计算效率成为新一代计算范式的重点方向。
对于去中心化系统,仅有共识机制的创新和交叉链是不够的,产业链/链外计算(off-chain )已成为目前解决问题的大趋势。 由于不可能束缚三角,搜索链外计算采用偏中心化等手段可以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该方案的关键是如何使链外计算结果在链上达成一致的共识,通过TEE、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手段将链外数据计算结果返回到主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和安全。 本报告分析以Oasis、Arweave、Mina等链下计算模型为例,分析了Web3.0时代的数据计算可能范式,以及如何实现链下、链间数据计算协同的可能方式。
二、Web3.0共识:在雄链独木桥外可以做很多事情
以以太体为代表的对雄链基础性能的限制,仅靠共识机制方面的创新是不够的,只能依靠多链桥梁。 因此,以太网2.0的切片、L2、poca平行链等各类扩展方案目前已成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尽管这些计划的细节各不相同,但最终市场共识是,Web3.0的数据和计算并不都走在公链这条独桥上,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处理在公链之外实现(L2、并列链甚至其他非区块链方式也可以) 总之,离链计算(off-chain )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尤其是对于海量数据处理和计算在主链外完成。
本文临时将各类基公链主链以外的方式称为链外计算。 如何在公共链之外构建有效的数据和计算平台,配备Web3.0的各种APP应用将成为未来的重要问题。
2.1.web3.0之路:共识机制、链间、模块化公链的探索
公链的基础性能是业界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 围绕性能升级,雄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1)共识机制的探索。 共识机制只是想经历从POW到POS机制,再到各种POS机制的改进版,解决公共链的可扩展性问题。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共识机制,完成一致的共识都会牺牲系统的工作性能,这是牢不可破的三角形
2)交叉链尝试通过多链装载APP。 交叉链需要多条公共链来解决数据的托管和计算的执行,以考虑到一条公共链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例如,Polkadot作为一种可伸缩的异构多链系统,不仅可以将令牌,还可以将任意数据传递到所有区块链,实现各链之间资产和数据的相互流通。 这对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和APP多样性非常重要,单个区块链的性能毕竟有限,难以实现专用与通用的平衡。 同时,无法束缚行业的三角,即不能同时实现可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也需要取得相应的平衡。
3)解链(解链计算、解链计算)释放主链负担。 从以太网2.0的切片到L2网络,所有的工作都只是以如何释放主链的负担为中心进行。 也就是说那么,繁重的数据计算交给主链外进行——,可能是切片式的任务分组方式,也可能是用L2、甚至非区块链系统进行数据计算,最终返回主链证书。 主链一致协议提供数据结果验证,保证充分去中心化和安全另一方面,繁重的数据计算交给主链以外的平台。
这些性能优越的平台虽然以中心化和安全性为代价运行,但可以通过零知识证明、TEE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主链外链平台的监控和验证。 总的想法是去掉链/链外计算,分离计算(记忆等资源消耗)和记忆证。
最近,业界出现了模块化雄链这一新提法。 互联网协议分层未来的公共链是执行层(Execution Layer )、结算层(Settlement Layer )、数据可用性层(Data Availability Layer )。 在以太坊,运行层是运行各种类型的Dapp的L2,并将打包的事务数据(Rollup )返回到以太体的主链进行身份验证上链。 当前数据也保存在以太网上,当然是在进行Rollup打包之后。 对于不断增加的原始数据,也有人考虑设置数据可用性层来存储数据,进一步释放以太网的主链,只进行验证计算工作(共识—— )。毕竟,庞大的链上的数据验证问题数据存储是以太网的
当然,这种理想的分层方法尚未得到验证,包括Vitalik在内,对数据可用性层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解链计算最核心的问题是链上链下的数据验证问题,或者如何使链下的数据计算在链上达成一致让中心化的用户相信这种方式。
对于分片、L2、链外计算,公共链就像是货运管理严格的主干道(共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在主干道上行驶,而是支路上的运输车辆通过零知识证明等手段证明自己工作严谨可靠的基础上,可以将复杂乡村毛细血管小道上的货物放入包装箱在主干道上运行。 如何向主链证明其数据结果可靠,必须利用零知识证明、TEE等灵活的技术手段为了应对各种工作场景。 此外,Web2.0时代庞大的数据资产和计算方式将长期存在,它们将成为Web3.0时代的一部分。 关于这部分数据和计算如何与区块链主导的新生态融合同时,如何协调数据的存储、网络、计算内存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调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问题不是光靠交叉链、预言机就能解决的。
三、Web3.0数据计算:链外计算的三种模式
数据计算虽然远离了主链,但瓦片、L2等技术手段考虑基础数据计算依赖区块链,兼顾了去中心化的考虑。 由于不可能束缚三角,搜索链外计算采用偏中心化等手段可以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该方案的关键是如何使链外计算结果在链上达成一致的共识,通过TEE、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手段将链外数据计算结果返回到主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和安全。
链外计算的中心问题是脱离主链,数据计算如何达成共识? 也就是说,如何让用户相信主链以外的计算?
本章介绍三种典型情况。 从这些不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窥见Web3.0世界数据计算实现方案复杂性的真正一面。 未来的Web3.0世界,可能不是理想的雄链独木桥,而是纷繁的百花齐放。 [
]3.1.Oasis :一致层和执行层(ParaTime )分离的模块化分层设计(xy002 ) )。
Oasis网络是一种不使用权益证明(POS )进行中心化的第1层区块链网络,其使用的模块化架构为共识层和智能合约执行层的ParaTime层两部分解也就是说,数据计算(合同执行)脱离L1主链)即共识层),放在ParaTime层中执行,充分考虑了隐私计算。 同时,在设计上,进行了尽量简化共识层的设计协议层只处理Token的转移、质押及解除绑定等相对简单的操作。 该设计类似于以太网第2层项目隔离智能合约的执行和协议操作,都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参数层的设计中Oasis将该层的各个ParaTime模块分离,不同的ParaTime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相互独立运行。
运行时另外,不同的ParaTime分别构建不同的运行环境、验证机制及加密机制,智能合约在ParaTime层完成运行后将结果值提交给协议层。 共识层从ParaTime层接收各种参数值,将这些值写入下一个块,并同时处理基本操作。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某个ParaTime的执行过载或发生错误,它只会影响对已发生错误的ParaTime提交给合意层的状态的更新不影响其他ParaTime的行为。 为了防止某个ParaTime层恶意地向协议层发送过多的垃圾邮件,降低协议层的执行速度,各ParaTime层必须向协议层支付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负载攻击的成本。在
中,ParaTime层如何与L1主链对接并达成共识呢? 在执行结果的验证中,Oasis利用差异检测来验证ParaTime的执行结果。 执行差分检测时,从节点中随机选择计算节点组成计算委员会,如果委员会所有成员都同意结果,则接受结果。 如果检测到差异,则使用差异分析协议进行处理。 差分检测成本更低,执行更快,但差分分析需要更多的成本。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计算节点首先将执行结果通过Gossip协议网络发送到差分检测器,如果检测结果无异常,由验证器提交协议层完成处理和屏蔽。 如果有争议,启动差异解决协议以确定正确的结果,对产生冲突结果的节点进行处罚,冲突节点支付差异分析的成本。
不同的ParaTime在进行并行运算时,可以将各结果同步提交给共识层,也可以定期提交多个结果的融合值由此,实现ParaTime结果的产量和共识层的模块数的解耦。 但是,缺点是无法确定不同参数时间之间的相对顺序中,如果ParaTime A产出的结果TA和ParaTime B产出的结果TB同时提交到同一个块中,则无法判断TA和TB的发生顺序。 另外,Oasis是IBC协议(链间通信协议)交叉通信协议(inter-blockchaincommunicationprotocol )提供不同参数时间之间的通信,通过tee (trustedexecutionenvironment )向平台提供更高的隐私和保障
隐私计算是Oasis的亮点。 Oasis网络支持基于隐私计算的智能合约,充分体现了隐私计算的特点。 在加密的ParaTime中,节点必须使用TEE (信任的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安全计算技术,TEE相当于为智能合约的执行提供安全岛。 对于节点运营商和APP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来说,数据是完全加密的。 计算层使用TEE的可信执行环境执行智能签约,使Oasis网络能够兼顾性能和隐私。 另外,支持最近普及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计算密集型的APP场景。
总的来说,Oasis通过分离共识层和计算层的方式,实现了节点功能的解耦,大大降低了网络各节点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平台的工作速度。 同时TEE为数据计算提供了隐私和安全解决方案Web3.0时代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3.2.Arweave :基于存储共识的计算范式
Arweave(AR )通过去中心化的运营方式和POA )共识机制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同时对提供存储服务的矿工进行ar奖励。 POA安装的基础是Arweave独有的Blockweaves结构,各块不仅与以前的块(Previous Block )相关联,同时也与一个召回块(recoller block )相关联,召回块的产生取决于以前块的哈希值和块高度。 决定发矿工时,矿工必须证明可以访问召回块的数据,获得屏蔽权,并获得屏蔽奖励。 因此,要求矿工1 )尽量多复制各类区块。 2 )尽可能保存难以复制的块)3)尽可能保存存储人数少的块,从而在开采新块时获得更多的好处。 同时,区块链特有的数据验证和可追溯性特性大幅确保链上数据的可靠性,实现可靠的永久存储。
Arweave采用一次付费、永久保存的模式。 从长远来看,AR的存储成本非常低,接近于零。 另外,由于AR的存储效率很高,AR经常被比作图灵机磁带,它像磁带一样低成本地存储用户数据。
因此,您可以利用AR高效、低成本的存储,在数据计算链下进行。 数据源来自AR链,计算结果也保存在链中。 scp (storage-basedconsensuspARadigm )实现了基于AR的计算,即以AR为数据源的图灵带,为链式APP应用提供数据源,计算结果也上传到ar存储器证书中。 其效率取决于链下APP交流和计算机性能,当然高于基于共识机制的链上计算。
以太网等传统第1层中,计算、存储、共识等功能全部由节点负责,通过POW等共识机制完成上链证明并且,受到不可能的三角的束缚,其效率可想而知。 SCP将链上的证书和计算功能分开。 这意味着公共链本身就像计算机的硬盘,只负责存储数据。 在保证链中存储的数据可靠的前提下,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在链下任何有计算能力的设备上进行。
SCP的理念来源于SmartWeave,是构建在Arweave上的智能合约平台,通过懒惰评估过程(The Process of Lazy Evaluation )将智能合约的执行负担转移给用户。 与以太网不同,每个节点必须执行所有事务。 这样的协议会影响计算性能),SmartWeave采用“惰性评估”系统,将交易验证的计算交给用户。 用户在与SmartWeave合同交互时,会评估dApp上以前的每个事务处理,以确保其与链中存储的数据的最新状态一致,将交易结果写入Arweave网络并保存证书。 时,SmartWeave可以视为在链外运行的虚拟机。 通过读取APP应用程序的代码和Arweave上的输入参数来在本地完成事务的执行,通过将输出结果与Arweave同步,实现链上存储与链下计算的分离。 用户的验证工作类似于区块的链结构,是分阶段追溯验证事务的。 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在链条上完成,而是用户在链条下完成的任务,即这个环节可以不受共识机制的束缚。
SCP的另一个开发示例是Arweave上的everPay。 everPay是一种跨链令牌支付协议,在用户和商户之间提供实时令牌支付服务。 everPay将其他公共链中的各种资产锁定在一个智能合约中,并将其映射到相应的资产。 当用户将资产从Ethereum交叉链接到Arweave时,Coordinator首先收集并验证事务处理将每个事务置于序列化的未处理事务池中。 然后,未处理的交易被拆分打包,并每隔一段时间上传到Arweave。 然后,检测器验证链上的全局状态和账户余额任何用户都可以申请成为检测器节点。 Watchmen使用多个签名或阈值签名完成Arweave未完成的事务,完成结果将返回给Ethereum。 因此,合同的执行都是在链条下进行的,数据全部保存在链中,实现保存与计算的分离。
总的来说,基于存储共识范式建立了一个脱链-DAPP原型。 充分发挥链上记忆、链下运行、链上记忆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 基于数据可靠性,释放链上运行的负担,使其分布在用户端,在更合理使用Web3.0资源的同时,提高Dapp的运行效率。 另外,SCP开发可以基于任意的编程语言进行链式计算性能提高了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并降低了存储成本。 另外,在链下部署APP应用程序可以很好地与web2.0APP应用程序对接。
另外,链APP执行的计算如何实现可靠的——,即SCP共识? 由于数据来自AR链,APP应用程序也可以开源发布在链上,因此计算程序和数据有保证链上的证书,用户在本地修改APP应用程序和数据时,会出现分支,与源数据和APP序列发生分歧。 这与块链项目的开源代码相似,矿工节点运行相同的开源客户端脚本并达成共识。 更改客户端代码(或数据源)会形成分支。 因此,运算在链下执行但是,从链上的数据源和开源程序代码中可以保证链下的结果是可靠的。
3.3.Mina :零知识智能构建Snapp
在主链和外部APP环境之间协同进行数据计算,以达成一致的最终结果中选择所需的族。 必须证明每次计算使用的数据与链上块中的数据一致。 对于存储在一系列历史记录块中的数据,如何在主链和外部APP环境之间以轻量级、中心化的方式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Mina作为目前最轻的雄性连锁平台中选择所需的族。 通过递归零知识证明,易于验证块链,用块大小一定的加密证明替换,不需要覆盖所有的块,可以用最新的块(21kb左右)进行验证。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每位用户需要下载的数据量,降低用户的点对点连接阈值提高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程度。
一般的块链公共链整个账本的数据量非常大,(例如比特币账本接近400G )按时间顺序分布成多个块,给数据验证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Mina使用递归zk-SNARK (零知识证明)实现验证证明。 只需验证和验证每个块中的事务,然后将该证明保存到块中,而不逐个块进行证明而是在每次新块进行证明时与上次的块证明一起生成证明,并保存在最新的块中。 很容易理解,像EVA一样,最新的块将本块内的数据和前面的块的验证数据一起进行类似快照的证明。 像这样中选择所需的族。 每个块都是一次证明结果,可以包含所有历史记录块的数据证明。 举个例子,旅行者为了证明自己去了哪个景区,可以在每个景区剪牌拍照,下一次拍景区的照片时可以拿起上次的景区照片一起拍照这样递归地进行,所有的照片都包含了以前所有景点的打卡信息,所以只需要一张最新的照片就可以证明那个旅行者去了所有的景点。
这样,块链中保存的都不是交易本身,而是交易正确性的证明。 如上所述的证明占用空间小,因此会压缩块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Mina开发了更具扩展性、以隐私为中心的Dapp——Snapp。 Snapp由智能签约和UI界面两部分组成。 因为Snapp是基于零知识证明(zk-SNARKs )构建的,开发人员需要构建证明者函数和相应的验证者函数来生成和处理零知识证明。
证明者函数作为Snapp的一部分直接在用户的web浏览器中运行,当用户与snapp ui界面交互时用户必须将私有数据输入(PRIVATE INPUTS )和公共数据输入(PUBLIC INPUTS )提交给验证器函数以生成零知识证明。 生成
零知识证明后中选择所需的族。 用户不需要提供私人数据输入,用户的隐私得到保护。 验证者函数用于验证零知识证明是否通过了证明者函数中定义的所有约束函数,即数据是否有效,通常由Mina网络进行验证。
在具体操作中,证明功能发生在用户的web浏览器上,所生成的零知识证明(验证器密钥)存储在给定Snapp帐户的链中,并随后发送到Mina网络进行验证。 因此,交易的生成和数据计算在链条下进行中选择所需的族。 此外,该过程还会生成可用于验证交易的零知识证书,用户原始私有数据的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链上只负责该证明的验证,验证后保存在链上,更新Snapp的状态。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当用户与Snapp交互时,用户通过智能合约前端UI进行交互,然后Snapp通过证明方函数在本地生成用户输入的数据的零知识证明,数据可以是私有的(不会被透明公开)也可以是公共(存储在链上或链下)的。除此以外,还会生成与交易有关的Snapp状态更新列表,用于更改Snapp状态。之后用户将数据提交至Mina网络,Mina网络会通过Snapp给出的验证者函数对该笔交易进行验证,成功通过后更新Snapp的状态。
例如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征信数据在本地生成证明并提交上链,可以在不泄露自身隐私数据的情况下,得到DeFi系统灵活的信贷服务;而传统的DeFi借贷服务都是需要以资产的超额抵押为前提。这个应用场景的意义在于,将多个生态的数据和应用实现快速对接,这些生态可以是区块链、也可以是链下生态。因此,Snapp应用可以很方便充当跨链、跨链上链下的桥梁角色。
3.4.小结
从上述三个案例来看,Oasis平台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模块化分层设计,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完成了计算与共识的分层。而Arweave与Mina更类似使用分层解决方案来主动的将计算与存储等功能进行分离,如Arweave的SCP与Mina的Snapp均是在公链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诞生的。总结而言,前者为设计上的分层,后两者为解决方案上的分层。抛开这两类不同路径的整体表现情况,对于现有公链而言,解决方案的路径似乎能够更快速的完成共识、计算与存储的分层,并且能根据自身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如若分层与模块化将成为不久将来的发展方向,前者的设计架构上的转变似乎才能更好的面对时代的需求。
四、Web2.5时代的刚需:预言机
也许未来Web3.0的真是样子难以预测,但毫无疑问的是,Web2.0时代的数据和应用将在通往Web3.0时代的路上同时存在,并将不断与Web3.0进行融合——数据将在所谓的新的Web3.0应用生态和当西Web2.0生态之间共享,应用程序将横跨Web3.0和Web2.0系统之间运行,用户将同时属于两个生态世界。我们不妨将Web2.0向Web3.0过渡的时期成为Web2.5时代。
在Web2.5时代,如何将数据在两个生态之间共享、程序如何跨两个生态运行、两个生态系统融合将是时代的刚需。将数据在中心化世界和去中心化世界共享,将催生预言机类应用的巨大需求。
Web2.0时代API接口成为App获取外部数据的重要方式。API接口即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组预先定义好的函数或HTTP接口,其允许用户或开发人员不访问源码而直接调用程序的例程。对于app而言,API接口成为了APP获取外部数据以及输出自身数据的窗口。而对于链上应用程序Dapp而言,由于区块链本身确定、封闭的特性,Dapp一般无法直接获取链外数据(如Dapp从Coingecko上获取BTC实时报价)。预言机(Oracle Machine)正是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的机制,其本质是为智能合约提供外部信息的第三方服务,当智能合约请求链外数据时,由预言机将链外数据输入链上。
目前ChainLink为链上使用较多的预言机协议之一,其使用第三方预言机的方式运行,即在链上合约请求外部数据时,合约的请求将发送给预言机合约,之后预言机合约将相关事件发送给第三方的链下Chainlink网络,由ChainLink网络完成外部数据的收集工作,此后再次通过预言机合约将数据返回请求数据的合约。该方法的好处在于由Chainlink提供的第三方预言机通过预定的共识规则来确定结果能够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然而无效冗余(第三方预言机没有API提供者直接提供外部数据高效)和缺少透明度(第三方网络无法得知数据来源)的存在导致第三方预言机仍面对不少的挑战。
API3为解决第三方预言机存在的问题,其采用第一方预言机的方式将API的提供直接交给了由数据提供商运营的预言机,组成dAPI,并通过DAO管理其数据馈送。
运行时,dApps订阅dAPIs服务并支付相应的订阅费,以此获取数据或服务,当调用的数据出错时,使用Staking Pool中的资金为订阅支付赔偿。API提供着向提供dAPIs,各自运行各自的预言机服务,由API3 DAO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Stakers通过质押API3 Token,为质押池提供保险金并参与API3 DAO的治理,主要包括选择较为优质的服务商进入聚合器dAPIs。
链下计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保证链上数据的可信性,如按照数据来源将链上数据分为链上产生和链下导入两类,则需要同时保证该两类数据的可信性。API3等预言机协议的存在保证了链下导入数据的可信性,但是否存在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将原本需要链下导入的数据直接交由链下计算,从而减少链上负载,还值得我们去探索。
风险提示
区块链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Web3.0基于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相关技术和项目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Web3.0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多项金融、网络及其他监管政策,目前各国监管政策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监管模式,所以行业面临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3月9日发布的报告《国盛区块链|Web3.0程序该跑在哪里?》,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本文来源:国盛区块链研究院n原文标题:以Oasis、Arweave、Mina为例:探讨Web 3时代数据计算的可能范式声明:本文为入驻“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n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n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火星财经官方立场无关。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存在法律风险。火星财经反对各类代币炒作,请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风险。n语音技术由科大讯飞提供关键字:数据Web3.0存储Oasis共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