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信汇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上海银信汇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招聘)
□陈国庆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者愈匮。”这是近代思想家魏源的一句话。意思是对于人才,越求贤若渴就会越来越多,越弃之不用就会越来越少。民国时期,民族保险业一直在内忧与外患的困扰中艰难发展,一度在1927年至1937年形成一个发展的小高潮。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回望过去,镜鉴未来。人们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的瞳孔。
广泛招聘人才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翻开《申报》,会发现许多保险业的招聘广告。试举几例:
1914年3月21日《申报》刊登广告:“允康人寿保险公司招请经理广告”。内容:“本公司现欲聘请人寿保险经理数位,薪水从丰,每月五十元,五百元为度。如有熟悉此项经理事宜,而愿就本埠经理者,请驾至南四川路26号本公司写字间,当面接洽,如果合格,当即订立合同。此启”
1918年12月15日《申报》刊登广告:“英商大鹰水火保险公司招请跑街。”内容:“本公司自一千八百零七年创设英京伦敦,至今百有余年,分设各国百有余处,其赔款迅速早蒙各国所欢迎。兹在沪埠分设经理招请熟识识业,素有经验跑街两位,薪水佣金格外丰优,如有愿承斯职者,请驾至五马路38号本行,与童梦熊君接洽可也。信记洋行保险部启”。
1919年5月21日《申报》刊登广告:招请水火保险招揽员。”内容“启者现有著名洋商资本丰厚之保险公司,为招揽生意期间,欲请有经验保险营业之招览员数名,保费从廉并同佣格外克己,以资鼓励。所有进行事业水火、汽车、火车及泊船各险均可,一例照保。凡有志招揽诸君,如顺得此良好机会,请移玉至界路二百十号车站对面中华捷运公司内厅接洽可也。照析时刻星期外每日下午二时至五时止,余时不待,特此布告。”
1931年5月17日《申报》刊登“招请水火保险买办”的启事。内容:“兹有本埠某大洋行开设多年,信用卓著,今欲推广营业起见,聘请水火险买办一位,须有相当担保者方为合格,愿就斯职者,请开明履历投函本报一六三号信箱。”
1934年7月23日《申报》刊登中国天一保险公司“招考试用办事员”的启事。内容:“资格以国内外大学或专门学院毕业为限,不分性别,招考简则请向上海北京路二五五号本公司索取。”
类似的招聘广告在各种报章杂志随处可见,通过招聘考试,录用人才,足见保险公司渴求人才的迫切之心,也反映了华商保险公司招录用人时,重知识、能力和经验的新气象,打破了传统人情网的桎梏和束缚,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时代背景下,多数单位用人采用推荐制,靠托关系、走后门。只要老乡、亲属、门生、故旧身居高位,无论求职者才智平庸,一般都会予以接受,学识和能力没有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种温情脉脉的亲缘故旧关系隐藏着极大的不公平,尽管说保险业在发展的早期也不可能超越时代、超脱人情世故的束缚,独傲于世。然而,在当时来说,保险业是个全新的事业,急需大量具备保险学、经济学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的人才,还要具备诚信、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的素养,才能完成宣传和推销保险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情关系的束缚,任人唯贤。
据1934年第1卷第4期《寿险季刊》载宋汉章撰写的《中国保险公司业务之进展》一文:1933—1934年间,中国保险公司曾经把“延聘海内外信用素孚、才丰学富之士为经理员,借以扩大寿险之宣传,普及寿险学识,发展寿险之业务”确定为以后发展的业务方针之一。
据王化南撰写的《回忆中国保险公司》一书载:宋汉章任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后,“慎选办事老练、交际广泛、忠实可靠的人员协助业务,并向社会各界招考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青年,充当练习生,参加工作。”宋汉章礼贤下士,“对新进职员,无论职位高低,都一一亲自接见,告以保险业的发展远景以及各人所能争取的前途,予以勖勉,新进职员无不受到鼓舞。”反映了一种突破传统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从而有利于保险业务的拓展。
1935年沪江大学出版《沪江大学1935年刊》,大16开雕版精装,时任校长是刘湛恩。其中有一则华商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广告:“阁下毕业以后将就何种职业?人寿保险经理员为青年之终身高尚职业,且其进益丰优尤为他种职务所弗及。本公司极愿培植从业者未来之出路,使其达到成功。有志于此种高尚职业者请驾临本公司接洽。利用暑期谋求自立,凡未曾毕业之学子,亦得利用暑假参加此种职业,即可获实习之益并可得相当收入崇仁学费之需。华商宁绍人寿保险公司 上海北京路国华大楼 电话95744。”
从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已经注重从大学校园进行宣传引导,渴望求贤引才,获得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青年才俊。
竭力培养人才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创办人吕岳泉则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据寿充一等人编著的《近代工商人物》第二册载:“吕既亲自兼任营业部主任,对新营业员在招徕业务方面往往多作辅导和指示,并以亲身的经验详为阐述。且每年必举行几次营业竞赛,一方面鼓励业务的推进,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招徕方法的提高。”
为造就寿险业务人才起见,华安早在1924年就举办人寿保险函授科,以弥补社会上寿险人才奇缺的不足和传播寿险知识,其开设的科目有“人寿保险原理,保寿种类,招徕学,商业道德等,规定六个月毕业,学员由各地教育机关或实业机构介绍,当时就学者就有600余人。远至云贵等省及南洋群岛各埠都有学员就学。六个月届满,遴选毕业学员计47人,量才分派实习试用,这也是华安培养人才的一项措施。”
据方贤明编辑的《中国民族保险业创办100周年纪念专集》一书载:“1927年,美国保险专家许本纳博士到日本讲学后来华访问,吕岳泉热情接待,并在华安大厦八楼举行学术演讲,讲题是《生命价值的科学原理》,前往听讲者有大学教授、专家以及保险界众多人士。那次华安举行学术讲座,新闻界给予很高评价,加深了社会人士对华安寿险事业的良好印象。”这反映了一个企业家开阔的视野与胸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是企业领导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据《旧上海的金融界》一书刊载的王伯衡先生文章《从太平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写道:太平洋保险公司曾经培养了大量人才,“至上海沦陷时为止,前后曾经招考了三批大中学毕业生100余人给予基本训练,后来都成为总公司的骨干力量。公司又曾资遣高级职员两人,前往欧洲考察 面取经,一面与国外公司搞好关系。为了加强人寿保险技术的处理,曾资助两个在国外的留学生:一个在日本,一个在美国,在他们回国后,尽量用其所学,在公司中给予适当工作。对于延揽专家,公司不惜巨资,随时罗致,但始终没有用外国顾问和秘书等人物。公司特设一个设计部,专门研究特种问题,尤其是在法律和编译方面,为公司作了许多事情。”
重用专业人才
1926年5月1日的《申报》头版上刊登一则公告,标题极为醒目:“华安合群保寿公司聘请张德舆君为寿险计核员”,全文如下:“张君毕业美国本薛文义(今译‘宾夕法尼亚’)大学,专习保寿科,得有商学硕士。毕业后又入美国各大保险公司实习有年。学成归国,经本公司聘为计核员,襄助计算一切,于五月一日起正式就职。此启。”
这是华安合群的负责人吕岳泉与郁赐将眼光投向企业外部,寻觅精算专业人才,取得的一个小成果。
1935年12月2日《申报》登载了中国天一保险公司扩充人寿保险业务的告示:“北京路二五五号,中国天一保险公司,资本五百万元,专营人寿水火各种保险事业,董事及监察人均为国内金融实业界领袖及华侨巨子,故信用卓著,又得总经理梁晨岚氏之擘划经营,营业乃蒸蒸日上。最近梁氏为扩充人寿保险业务起见,特聘保险专家李迪云氏为该公司副理,兼人寿部营业主任。李氏系圣约翰大学出身,留学欧美,归国后,任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营业部监理十有余载,嗣又一度任大陆报馆副经理,学识经验,极为丰富,曾交游素广,此次荣膺该公司副经理,自能胜任愉快,预料今后该公司营业当益发展云。”
还有很多保险或经济学专业人士担任保险公司负责人,施展才华,运筹帷幄。试举几例:
张梁任(1905—?)平湖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毕业后前往德国留学,攻读经济、法律,前后7年,获柏林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及德国特许经济学专家称号。回国后,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国立编译馆特约编译,邮政储金汇业总局营业处处长、储金处处长。张梁任直接参与了邮政储金汇业局与中央信托局成立保险处,兴办简易寿险和再保险。
丁雪农(1896-1962),江苏江都人。在上海复旦公学毕业后即去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研读保险专业。在美国留学时,对于欧美保险业之发达情状就已熟稔于胸,有了深刻的体会,也感悟到现代保险业厚生利群之独特功能,回国后目睹中国保险业的落后,不能与欧美国家并驾齐驱,心有不甘,常思改变之策。后来,他成为太平保险的实际创建者和掌门人,服务太平近三十年,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夙夜在公,擘划了太平保险的集团化国际化战略,主导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自强之路,开启了民族保险业的新纪元,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媒体誉为“保险界站在时代前头的人物,开拓保险事业伟大规模的先锋”。
郭雨东,出生于1903年,黑龙江人,满族。早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从学生时代,郭先生就对跻身仕途升官发财没有丝毫兴趣,认定中国积贫积弱之原因,在于教育事业不发达和社会互助事业缺失所致,进而在平民教育工作中自觉有进一步研究深造的必要,数年后乃负笈东渡,赴日本国立东京商科大学专攻保险学,留学期间,“朴实无华,潜心研讨,对于收集古今保险史料,尤勤奋不遗余力”。1936年回国后,应丁雪农之聘进上海太平保险公司,负责编辑出版《太安丰保险界》。
周作民生于江苏淮安,早年曾从师学习金石,后留学日本。他精明强干,事业心极强,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坚强不懈地经营金城银行,创办太平保险公司。
钱新之,早年在育才学堂读书,1902年进入天津北洋大学学习财经学。1903年获官费赴日本留学,入神户高等商业学校,学习财经及银行学。1909年回国后,曾在南京高等商业学校任教。1912年,被派往北京参加接收农工商部,任会计课长。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时聘请钱新之为总经理。“钱新之虽是一个银行家,但对保险事业有莫大的兴趣,他这个总经理不是挂名的,每日下午必到公司办公1小时左右,所有出入公文要件必亲自批阅,有时还研究保险原理。”
董汉槎(1898年—1995年),浙江余姚人。上海大同大学毕业,毕业后分别在安平水火保险公司、太平保险公司工作。1941年到1942年,相继创办大东保险公司、中国航运保险公司、大上海保险公司、大南保险公司,并担任上述4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伯衡,1894年出生于上海。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回国后,曾任大陆银行上海分行副理。1933年,任上海太平保险公司总公司协理。1943年任太平洋保险公司经理、协理。1948年任裕国保险公司董事长。
这一时期投身于保险业的大都为社会上的名流硕彦,如一直投身于金融业的宋汉章,从事于保险学理研究的罗北辰、沈雷春、胡咏骐等,他们不但是保险业经营中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而且是驰骋于保险学理研究的硕儒。
大量使用人才
1912年11月2日《申报》刊登“延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特别大会议告白”。内容:“启者兹本公司定于阳历11月17日下午三点钟,在四川路127号本公司内开特别股东会议,除专两关照外特别再登报佈告,届时务请诸位股东驾临会议,请勿却乃盼!”
1914年3月26日《申报》刊登广告:“上海华通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诸股东鉴”。内容:“兹定本月念6号(即阴历2月30日)午后两时,在沪宁火车站庆祥里155号,本公司开股东大会,届时务请准临,以便集议是为至要,恐函佈未周,特此登报广告”。
1918年7月7日《申报》刊登广告:“中华商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召集股东会议佈告”。内容:“敬启者本公司现定于阳历7月21日下午两点钟在上海英大马路江西路口明昌里四号,本公司筹备处开股东大会,决议一切进行事项,务请股东诸君依期惠临,倘道远不克亲自参会,拟派代表出席,亦乞先期知照,俾便接待,除专函通告外特再登报奉闻,此佈。”
翻开民国时期的报纸,这样的广告不胜枚举。
这表现出民国的保险公司采用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采用股份有限责任的形式。每个公司都设有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的重大事务,并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人事的改选、资金的投放等进行商讨与民主表决,这些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化,打破了个人独裁、唯我独尊的弊端。
据《申报》载:1933年6月1日泰山保险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全体股东一律出席,除报告各种账目、营业状况及通过各种议案外,并由该公司董事长许新六先生作了详细报告……董事部与执行部同人之意,佥以为营业方针,应令四种事业平均发展,不宜偏重一种;所有保费收入,均酌量情形、平衡支配,不集中任何一方。对于火险,由于目下竞争激烈,本公司方针,对于火险极力注重,却不偏重,以期平流并进:对于水险,认为此种事业,甚有发展余地;对于意外险,认为是保险业中一良好业务,但尚在实验期,风险大,与本埠公司联合经营,以期稳妥;人寿保险虽现在不甚发达,但倘能招徕得法,本国潜力很大,前途希望甚大,对于此种保险,应深切注意。损益计算书、人寿保险准备金等按美国死亡表办理。”
从文中传递的海量信息,可以看出事无巨细,一律详细汇报,征求股东意见。各股东因事关切身利益与公司营业状况关系紧密,所以对此类会议,参与极为踊跃,出言献策。
为保障公司自身和保户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纠纷,各家公司仿效洋商公司建立了律师制度,聘用当时上海滩乃至全国有名的律师充当公司的法律顾问。
1933年10月10日,《申报》载有史良律师受任永安水火保险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的消息。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这在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人治、人情社会里,无疑是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会计师制度也迅速在各公司建立起来。例如上海有名的会计师潘序伦等都被一些华商保险公司聘为会计顾问。公司内部也聘有或自己培养会计师,负责账目的统计、预算、决算等,这些对于规范保险业的营业,使之科学而有序起了重要作用。上海以潘序伦为主任会计师成立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负责核查各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账目,所有各项账簿、表册、有价证券及放款抵押品、银行存款单、经纪人往来、各该处账单或清单存根等,以查明各公司的营业状况。通过以上种种措施,防止投机取巧,对公司资产、帐目、投资有切实的把握,可以严格保险市场营业秩序,从而增强民族保险业的信誉。
参考资料:
1、马翠兰《论民族保险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一文。
2、《中国保险史》、《申报》等书籍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