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 两家民营银行停办现金业务,释放何种信号?银行网点会“消失”吗_币百科_转赚网

银行 - 两家民营银行停办现金业务,释放何种信号?银行网点会“消失”吗

沉默骆驼 0 0
日前,北京中关村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相继公告称将停办现金业务,引起公众激烈争论。有人表示,"普通人不能拒收现金,为何银行却敢停办现金业务?"还有人表示,"如果全国银行都效仿的话,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该怎么生活?" 对此,有专家表示,"停办现金业务并不会成为趋势,停办现金业务可能涉嫌违规,央行之前对多家拒收现金的经营主体给予过处罚,这里面包括一些金融机构,现金业务也是金融机构法定业务。"也有专家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淘汰是避免不了的,没有必要太担心新生事物的出现、成长和消失的过程。" 近两年,接连曝出"银行网点关门"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国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机构共计2784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银行业务离柜是大趋势,未来银行网点将何去何从?《商学院》记者就两家民营银行停办现金业务等相关情况致函北京中关村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停办网点现金业务 2022年1月28日,北京中关村银行发布公告称,随着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大线上业务发展力度,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备,该行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停办现金收付业务,停办渠道包括营业网点柜面和ATM自助渠道。客户可通过手机APP、营业网点办理除现金收付以外的其他各类业务;确需现金服务的,可转账至他行办理,北京中关村银行免收转账手续费。 此前,辽宁振兴银行也发布了停办柜面和ATM现金业务的公告。1月7日,该行表示,为集中资源提升电子银行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经主管人民银行批复,该行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停办柜面现金存取款、零钱兑换、残损币兑换、自助设备存取款等现金业务。 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向《商学院》记者表示:"‘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促使银行停办柜面和ATM现金业务。ATM的费用构成分别是银联服务费+ATM服务商费用+押运服务费+银行其他运维费用,据相关机构测算,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以及ATM跨行取现等方面,全部费用预计每年约240亿元。"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认为,民营银行更加重视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因此对于成本较高的实体网点不太热衷,停办营业网点柜面现金业务正是缩减与控制成本的措施,但也会给一些习惯于在实体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带来不便。 "从客户需求看,这两家民营银行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主要产品为信贷类产品,客户对现金收付业务需求较少。"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商学院》记者表示,"从服务能力看,民营银行受限于‘一行一点’现状,不具备开展较多现金收付业务的能力;现金收付业务成本较高,加重民营银行经营压力。从监管政策看,商业银行经批准后可以开办新的业务,也可以停办原有的业务。"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则向《商学院》记者表示:"中关村银行与振兴银行毕竟是民营银行,并没有像国有银行那样必须承担政府职能的义务。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淘汰是避免不了的,比如BP机、公共电话厅……而且这些过渡型产品的消失,并没有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当然,随着银行线下网点的消失,会给部分老年人带来不便。但是,未来的老年人群体(也就是现在的青壮年群体)是具备上网能力的,因此没有必要太担心新生事物的出现、成长和消失的过程。" 董希淼还表示,"在基本不影响客户业务办理的情况下,停办现金业务能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有助于集中更多资源满足核心客户的需求,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下一步,或将有更多的民营银行停办现金收付业务。但对我国银行业而言,现金收付业务将长期存在,老百姓不用担心。" 向互联网民营银行转型 北京中关村银行成立于2017年,由用友网络、碧水源、光线传媒等11家中关村上市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40亿元。该行是北京市首家获中国银监会批复筹建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首家专注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 北京中关村银行2021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77.35%,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27.19%。不良率下降至0.61%,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至427.02%。 同期,该行资产总额447.51亿元,负债总额401.13亿元,发放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23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33%;吸收存款278.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94%。 辽宁振兴银行成立于2017年,由沈阳荣盛中天实业等5家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20亿元。该行是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企业愿景是成为国内领先、专而美的科技型银行。 振兴银行最新的年报为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该行资产总额271.18亿元,负债总额252.52亿元,客户存款226.76亿元,不良率为2.1%。振兴银行全年营业收入8.19亿元,净利润亏损1.65亿元。 柏文喜表示:"停办现金业务是上述两家民营银行向互联网民营银行转型的重要标志,也具有降本增效的直接作用。"目前,互联网民营银行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且上述互联网银行均没有线下网点。 王赤坤认为,相对银行网点,线上银行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目前线下券商的直接获客成本高昂,是线上银行获客成本的几十至上千倍。二是线上银行的互联网属性,让线上银行的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大大方便了客户交易,快捷的交易体验使得线上银行效率非常高;第三是线上银行的互联网属性,理论上线上银行业务扩展边界和业务规模不受约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银行将会大大增加其扩张的能力,银行网点将会像传统店铺一样被挤压。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线下零售业务等向线上转型,银行业务离柜已是大势所趋。 2021年2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中第五条规定,严控跨地域经营。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且符合银保监会其他规定条件的除外。 该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存量业务自然结清,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按照"一行一策、平稳过渡"的原则,督促商业银行对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制定整改计划,在过渡期内整改完毕。 图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商业银行中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部分民营银行也在谋求实现全国展业的出路,其中通过转型成为互联网金融银行可实现全国展业。 银行网点是否会"消失"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线下零售业务等向线上转型,银行网点业务日益艰难。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88%。 随着银行业务离柜、银行网点经营成本较高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14日,两个半月共计296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王赤坤认为,银行网点属于体验式消费服务,其特点为:有足够大的场地、交通便利、非常好的场景配套,上述特点导致其存在较高的成本,此外,网点涉及人群聚集和资金安全,对消防安全和安保要求极高,软硬件及配套人员等开支也较大。 董希淼则认为,物理网点数量多,是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一大突出特点。很长一段时间来,网点是银行服务的主要渠道和场所,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银行通过增加网点,吸引和服务客户,实现规模扩张,提升市场份额。但是,网点是银行成本最昂贵、管理最困难、风险最集中的服务渠道。遍布全国的网点,如果分布科学合理,功能充分发挥,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那么网点就是良好的营销网络、交易平台和服务场所。反之,网点就会成为银行巨大的包袱和负担,是一种"沉没成本"。 银行网点经营成本需要"超高营业流水+超高利润"才能覆盖。王赤坤表示,"银行消化高成本的方式一是长租10年以上,二是利用网点收储揽储。目前银行网点房租逐渐到期,续约新的租金翻了近10倍,二是年轻人很少去网点,银行网点收储揽储能力退化。一方面银行网点综合成本严重高企,一方面银行网点利润严重下降。" 在董希淼看来,银行网点数量总体上呈现连续缩减的趋势,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网点转型再次成为数字时代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但是他还认为,数字化时代不应意味着缺乏个性化互动的时代。网点不应因为客户依赖度降低而完全被数字化渠道取代,数字渠道同时应该借鉴物理网点的情感互动所带来的客户体验。 首先,从客户角度,物理网点对于不善于用新兴技术的老年人,或是其他一些不擅长、不愿意在线上办理业务的顾客依然有强烈的需求。从业务类型角度,目前数字化渠道无法满足所有非标准化业务。银行依托物理网点,能为这部分群体和业务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其次,线上业务与线下网点交互的营销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效能,符合金融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对于银行而言,强化线上与线下协同,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线上渠道服务形式灵活有助于提高客户体验感;而线下网点仍然是银行触达客户的重要渠道,维系存量客户,增强客户黏性。 银行网点应加快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步伐,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效率。成本和收益始终是生存之本,物理网点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供线上无法提供的服务。 董希淼对银行网点转型升级提出三方面策略:一是网点智能化建设应优化流程,将智能技术嵌入和应用在客户服务流程中;二是网点布局"小而轻"、网点功能"全而精",降低运营成本,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释放人工劳动力,提升网点运营效率;三是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融入交互体验、社区理念、社交元素和人文关怀,实现"更懂客户"服务体验,为客户带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情感交互的创新体验,进而把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之中,将银行场景扩展至客户身边的社交娱乐场景。 对于未来银行网点是否会逐步消失,柏文喜认为,"未来银行网点会逐步减少,但不会消失。作为银行系统与客户交互的重要实体界面与形象展示窗口,银行的实体网点不会完全消失,会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保留。"

相关内容

标签: 服务能力 银行转型 线上业务

银行 - 两家民营银行停办现金业务,释放何种信号?银行网点会“消失”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